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半导体技术论文--铁电及压电器件论文

铁电薄膜器件的电学性能模拟及失效行为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37页
   ·铁电体及铁电薄膜材料第13-20页
     ·铁电体及其分类第13-14页
     ·铁电体的研究历史及现状第14-16页
     ·铁电体的宏微观特征第16-17页
     ·铁电薄膜材料及其基本物理特性第17-20页
   ·铁电存储器第20-30页
     ·非易失性存储器第20-21页
     ·铁电存储器及其应用前景第21-23页
     ·铁电薄膜存储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第23-30页
   ·铁电薄膜存储器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第30-34页
     ·铁电薄膜存储器的发展历程第30-31页
     ·铁电薄膜存储器的研究现状第31-32页
     ·铁电薄膜存储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2-34页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及主要内容第34-37页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第34-35页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第35-37页
第2章 高介电铁电薄膜电容器的电学输运第37-50页
   ·引言第37-38页
   ·肖特基发射模型和载流子漂移-扩散模型第38-42页
     ·肖特基发射第38-39页
     ·肖特基发射模型第39-41页
     ·载流子漂移-扩散模型第41-42页
     ·肖特基发射模型和载流子漂移-扩散模型第42页
   ·模型的应用与验证第42-44页
     ·参数的确定第42-43页
     ·BST薄膜电容器的J-V特性曲线第43-44页
   ·不同参数对BST薄膜电容器J-V特性的影响第44-48页
     ·掺杂浓度对BST薄膜电容器J-V特性的影响第44页
     ·空间电荷分布对BST薄膜电容器J-V特性的影响第44-47页
     ·薄膜厚度对BST薄膜电容器J-V特性的影响第47页
     ·电极对BST薄膜电容器J-V特性的影响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3章 高介电铁电薄膜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第50-60页
   ·引言第50-51页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的改进第51-54页
     ·与电场相关的介电常数第51-52页
     ·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第52页
     ·改进的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第52-54页
   ·改进空间电荷限制电流理论的应用与验证第54-55页
     ·参数的确定第54页
     ·BST薄膜的J-V特性曲线第54-55页
   ·不同参数对BST薄膜J-V特性的影响第55-59页
     ·迁移率对BST薄膜J-V特性的影响第55页
     ·铁电参数对BST薄膜J-V特性的影响第55-58页
     ·厚度对BST薄膜J-V特性的影响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基于偶极子转换理论的MFIS结构电学性能研究第60-72页
   ·引言第60-61页
   ·MFIS结构模型的改进第61-66页
     ·模型改进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61页
     ·MFIS结构的C-V模型第61-62页
     ·基于偶极子转换理论铁电层极化行为的描述第62-66页
   ·MFIS结构参数的确定第66-67页
   ·改进模型对MFIS结构性能的模拟第67-71页
     ·铁电层极化行为的模拟第67-68页
     ·绝缘层厚度变化的MFIS结构C-V特性和记忆窗口的模拟第68-70页
     ·铁电层厚度变化的MFIS结构C-V特性和记忆窗口的模拟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5章 界面层对铁电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影响第72-86页
   ·引言第72-73页
   ·界面层模型及迁移率模型第73-77页
     ·界面层的形成及类别第73页
     ·界面层模型第73-75页
     ·迁移率模型第75-77页
   ·改进的MFIS-FET模型第77-81页
     ·铁电层极化行为的描述第77-78页
     ·改进的MFIS模型第78-80页
     ·改进的MFIS-FET模型第80-81页
   ·参数的确定第81-82页
   ·界面层对铁电场效应晶体管性能的影响第82-85页
     ·改进模型的验证第82-83页
     ·界面层对栅极MFIS结构C-V特性的影响第83页
     ·界面层对铁电场效应晶体管漏电流的影响第83-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6章 基于改进铁电极化模型的铁电场效应晶体管电学性能研究第86-105页
   ·引言第86-87页
   ·基于改进的Preisach模型,MFIS-FET模型的改进第87-95页
     ·传统的Preisach模型第87-89页
     ·改进的Preisach模型第89-94页
     ·MFIS结构及MFIS-FET的电学模型第94-95页
   ·参数的确定第95页
   ·改进模型对MFIS-FET电学性能的模拟第95-97页
     ·MFIS栅极结构C-V特性的模拟第95-96页
     ·MFIS-FET的ID-VGS特性的模拟第96-97页
     ·MFIS-FET的ID-VDS特性的模拟第97页
   ·基于偶极子转换理论,MFIS-FET模型改进及性能模拟第97-104页
     ·改进模型的验证第97-99页
     ·栅电压对MFIS-FET电学性能的影响第99-101页
     ·SiO2层对MFIS-FET电学性能的影响第101-102页
     ·界面层对MFIS-FET电学性能的影响第102-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7章 总结与展望第105-108页
   ·论文总结第105-107页
   ·工作展望第107-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23页
致谢第123-124页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劳动收入占比变化的制度解释:1952-2009
下一篇:掺杂ZnO铁磁性起源的第一性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