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9页 |
| ·引言 | 第16页 |
| ·聚酰亚胺概述 | 第16-17页 |
| ·聚酰亚胺的合成 | 第17-18页 |
| ·聚酰亚胺的改性 | 第18页 |
| ·聚酰亚胺/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第18-22页 |
| ·原位分散法 | 第18-20页 |
| ·嵌入法 | 第20-21页 |
| ·原位分解法 | 第21-22页 |
| ·聚酰亚胺/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 第22-26页 |
| ·外部沉积法 | 第22页 |
| ·原位一步自金属化法 | 第22-23页 |
| ·直接离子交换法 | 第23-25页 |
| ·表面改性离子交换法 | 第25-26页 |
| ·本论文选题的意义 | 第26-27页 |
|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离子掺杂原位热处理制备PI/α-Fe_2O_3 和 PI/Fe_3O_4纳米复合薄膜及其磁性能研究 | 第29-41页 |
| ·前言 | 第29-3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0-31页 |
| ·实验原料 | 第30页 |
| ·表征方法 | 第30页 |
| ·聚酰亚胺/α Fe_2O_3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30-31页 |
| ·聚酰亚胺/Fe_3O_4磁性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 第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0页 |
| ·原位热氧化制备 PI/α Fe_2O_3纳米复合薄膜 | 第31-34页 |
| ·热处理条件对复合薄膜表面氧化物微观形貌的影响 | 第34页 |
| ·原位热还原制备 PI/Fe_3O_4纳米复合薄膜 | 第34-36页 |
| ·PI/Fe_3O_4纳米复合薄膜的微观形貌 | 第36-38页 |
| ·复合薄膜的磁性能和热稳定性能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室温固-液界面还原在聚酰亚胺表面制备形貌可控的银超结构 | 第41-59页 |
| ·引言 | 第41-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4页 |
| ·实验原料 | 第42页 |
| ·表征方法 | 第42-43页 |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生长银盘 | 第43-44页 |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生长连续的银层 | 第44页 |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生长树枝状的银结构 | 第44页 |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生长树枝状的银结构 | 第4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57页 |
| ·PI 表面生长树枝状,花菜状和圆盘状银结构 | 第44-46页 |
| ·圆盘的形成机理 | 第46-49页 |
| ·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的圆盘形貌 | 第49-50页 |
| ·对苯二酚为还原剂制备的圆盘形貌 | 第50页 |
| ·双氧水为还原剂制备的圆盘形貌 | 第50-54页 |
| ·银氨离子的载入量对圆盘形貌的影响 | 第54页 |
| ·浓度和温度对圆盘形貌的影响 | 第54-57页 |
| ·小结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室温固-液界面还原制备具有高导电和高反射性能的聚酰亚胺/银复合薄膜 | 第59-77页 |
| ·引言 | 第59-61页 |
| ·实验部分 | 第61-62页 |
| ·实验原料 | 第61页 |
| ·表征方法 | 第61页 |
| ·聚酰亚胺薄膜表面连续致密的银层 | 第61-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75页 |
| ·水解及离子交换过程 | 第62-65页 |
| ·原位还原过程 | 第65-67页 |
| ·复合薄膜的导电性和微观形貌的关系 | 第67-73页 |
| ·复合薄膜的反射性及双面差异性 | 第73-75页 |
| ·小结 | 第75-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致谢 | 第82-83页 |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83-85页 |
| 导师及作者简介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