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观念嬗变对先秦诗歌创作的影响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绪论 | 第10-13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成果述评 | 第10-12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商诗问题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商周天命观念的嬗变 | 第13-25页 |
第一节 天命观念概说 | 第13-15页 |
一、 缘起 | 第13-14页 |
二、 界定 | 第14-15页 |
第二节 殷商“帝”信仰 | 第15-17页 |
一、 “帝”之来源 | 第15页 |
二、 “帝”之属性 | 第15-17页 |
三、 日崇拜 | 第17页 |
第三节 周之“天”“帝”与“天子”观念 | 第17-21页 |
一、 周人的崇天思想 | 第17-18页 |
二、 以“天”代“帝” | 第18-19页 |
三、 “天”之属性 | 第19-21页 |
第四节 天帝信仰面临挑战 | 第21-25页 |
一、 观念层面的教训汲取 | 第21-22页 |
二、 信仰层面的人神关系调整 | 第22页 |
三、 政治层面的权力再分配 | 第22-23页 |
四、 社会层面的士阶层兴起 | 第23-24页 |
五、 文化层面的礼乐兴衰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天命观念嬗变对诗歌功能的影响 | 第25-36页 |
第一节 诗歌起源概说 | 第25-27页 |
一、 劳动说 | 第25-26页 |
二、 抒情与歌咏 | 第26-27页 |
第二节 早期诗歌的功能演变 | 第27-33页 |
一、 卜辞韵文 | 第28-29页 |
二、 颂诗流变 | 第29-31页 |
三、 雅诗风诗 | 第31-33页 |
第三节 “诗言志”说 | 第33-36页 |
第三章 天命观念嬗变对《诗经》创作的影响 | 第36-45页 |
第一节 题材内容的转变——从颂神祭祖到抒情言志 | 第36-39页 |
一、 祭祀诗与民族史诗 | 第37页 |
二、 政治美刺诗与燕飨诗 | 第37-38页 |
三、 战争徭役诗、农事诗与情爱诗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创作主体的扩展——自宫廷巫祝至贵族草根 | 第39-43页 |
一、 巫祝娱神 | 第39-40页 |
二、 贵族言政 | 第40-41页 |
三、 文士怨刺 | 第41-42页 |
四、 平民咏叹 | 第42-43页 |
第三节 文体特征的演变——从庄严雅正到到鲜活灵动 | 第43-45页 |
一、 庄严雅正 | 第43页 |
二、 直露犀利 | 第43-44页 |
三、 鲜活灵动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后记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