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受古印度思想影响考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章 中印交流通道 | 第15-32页 |
第一节 西域丝绸之路 | 第15-19页 |
第二节 海路 | 第19-22页 |
第三节 西南道 | 第22-32页 |
第二章 中印交流涉及《庄子》例证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庄子与楚国的特殊关系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昆仑和西王母等神话传说 | 第34-37页 |
第三节 庄子与西域的联系 | 第37-40页 |
第三章 “道”与“梵”的相似性 | 第40-46页 |
第一节 相同的本体意义 | 第40-42页 |
第二节 高度的相似性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庄子与佛陀相同的主旨思想 | 第46-59页 |
第一节 对自然主义的破解 | 第47-49页 |
第二节 精神的上回向——逍遥 | 第49-54页 |
第三节 破烦恼、所知二障 | 第54-56页 |
第四节 修习戒、定、慧 | 第56-59页 |
第五章 《庄子》生死观新探 | 第59-67页 |
第一节 庄子一改“好生”而变“不生”的思想 | 第59-62页 |
第二节 庄子的轮回观 | 第62-67页 |
第六章 庄子与佛陀相似的言意观 | 第67-73页 |
第一节 不可言说的第一胜义 | 第67-71页 |
第二节 以心印心的不言之教 | 第71-73页 |
第七章 《庄子》与印度的寓言譬喻的相似性 | 第73-79页 |
第一节 尊足、轮、珠与客尘烦恼 | 第73-75页 |
第二节 动物寓言 | 第75-76页 |
第三节 以镜和水喻心性 | 第76-79页 |
第八章 梦文学及海与商贾的寓言形象 | 第79-85页 |
第一节 梦文学 | 第79-81页 |
第二节 寓言形象“海” | 第81-83页 |
第三节 寓言形象“商贾” | 第83-85页 |
第九章 《庄子》与佛学的其他相似性 | 第85-91页 |
第一节 随顺世俗与有无俱遣 | 第85-86页 |
第二节 庄子非不可知论的神秘主义 | 第86-88页 |
第三节 其他相通性 | 第88-91页 |
结语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后记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