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2. 社会化媒体与个人品牌研究概述 | 第16-27页 |
·个人品牌传播研究概述 | 第16-20页 |
·个人品牌定义 | 第16-17页 |
·个人品牌的组成要素及特征 | 第17-18页 |
·个人品牌传播 | 第18-20页 |
·社会化媒体概述 | 第20-23页 |
·社会化媒体定义 | 第20页 |
·社会化媒体的范围 | 第20-21页 |
·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征 | 第21-23页 |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23-27页 |
·拉斯韦尔的 5W 传播模式 | 第23-24页 |
·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理论 | 第24-25页 |
·整合品牌传播理论 | 第25-27页 |
3. 社会化媒体下的个人品牌传播现状 | 第27-40页 |
·个人品牌的社会化媒体传播现状 | 第27-33页 |
·社会化媒体下的个人品牌传播特征 | 第33-37页 |
·品牌主体多样化,精英品牌优势明显 | 第33-34页 |
·传播媒介多元化,整合媒介资源成为趋势 | 第34页 |
·传播内容碎片化,内容依旧为王 | 第34-35页 |
·受众的高度互动,受众传播者角色界限模糊 | 第35-36页 |
·传播危机的易发性高、破坏性大 | 第36页 |
·设置传统媒体议程,传统媒体强化品牌传播效应 | 第36-37页 |
·个人品牌社会化媒体传播引发的问题 | 第37-40页 |
·造成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信任危机 | 第37-38页 |
·引发网络审丑热潮与低俗文化的盛行 | 第38页 |
·为网络暴力的产生提供平台 | 第38-40页 |
4. 个人品牌的社会化媒体传播模式 | 第40-45页 |
·第一层面——传播核心层面 | 第40-41页 |
·第二层面——传播理念层面 | 第41-42页 |
·第三层面——传播行为层面 | 第42-43页 |
·第四层面——传播视觉层面 | 第43-45页 |
5. 基于整合个人品牌传播模型的个人品牌社会化媒体传播之道 | 第45-52页 |
·社会化媒体下的个人品牌传播的微观策略 | 第45-50页 |
·精准提炼品牌核心价值 | 第45-46页 |
·积极转变品牌传播理念 | 第46-48页 |
·合理规范品牌传播行为 | 第48-49页 |
·全面整合品牌视觉要素 | 第49-50页 |
·社会化媒体下个人品牌营销传播的宏观管理 | 第50-52页 |
·大众传媒应摒弃“尖叫原理”,合理引导网络舆论 | 第50页 |
·运营商应加强信息的把关,成立有效的监管应急机制 | 第50-51页 |
·完善行业协会规章制度,合理规范传播者行为 | 第51-52页 |
6. 小结 | 第52-55页 |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53页 |
·不足之处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