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前言 | 第9-12页 |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油水层识别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与进展 | 第9-10页 |
·泥质砂岩导电模型研究与进展 | 第10-1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一章 区域概况 | 第12-18页 |
·油田简况 | 第12-13页 |
·自然地理状况 | 第12页 |
·勘探概况 | 第12-13页 |
·开发简况 | 第13页 |
·油藏地质特征 | 第13-18页 |
·地质特征 | 第13-14页 |
·储集层特征 | 第14-15页 |
·流体特征 | 第15-16页 |
·油藏类型及油水分布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新肇地区 P 油层多矿化度岩电实验规律研究 | 第18-25页 |
·多矿化度岩电实验方法及过程 | 第18-19页 |
·地层因素与孔隙度关系研究 | 第19页 |
·胶结指数变化规律研究 | 第19-20页 |
·电阻增大系数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研究 | 第20-21页 |
·地层水矿化度影响分析 | 第21-23页 |
·含油性与物性、电性的关系 | 第23-25页 |
·含油性与储层物性关系 | 第23-24页 |
·含油性与电性关系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新肇地区 P 油层储层参数解释方法 | 第25-30页 |
·泥质含量的确定 | 第25-26页 |
·孔隙度的确定 | 第26-27页 |
·渗透率的确定 | 第27-28页 |
·束缚水饱和度的确定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新肇地区 P 油层油水层识别方法研究 | 第30-38页 |
·新肇地区油水层典型测井响应 | 第30-31页 |
·常规油水层识别图版 | 第31-32页 |
·DEN-Rxo 交会图 | 第31-32页 |
·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 | 第32页 |
·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 | 第32-33页 |
·地层水电阻率求取 | 第33页 |
·自然电位法 | 第33页 |
·水分析资料法 | 第33页 |
·Rt-R0-Rtc 三电阻率重叠法识别油水层 | 第33-38页 |
·Rt-R0-Rtc 三电阻率重叠法原理 | 第34页 |
·三条电阻率曲线的确定 | 第34-35页 |
·油水层特征 | 第35-36页 |
·实例应用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新肇地区 P 油层应用效果评价 | 第38-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详细摘要 | 第5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