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萨北断裂发育区储层分布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3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1页
   ·主要内容及工作量第11-13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背景第13-15页
   ·区域背景概况第13页
   ·主要构造发育史第13页
   ·区域沉积背景第13页
   ·开发简况第13-15页
第二章 井震结合精细地震解释第15-24页
   ·研究工区概况第15页
   ·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与校正第15-17页
     ·测井资料收集情况第16页
     ·测井曲线校正第16-17页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和三维地震解释第17-24页
     ·层位标定第17-18页
     ·提取子波第18-19页
     ·合成地震记录制作第19-20页
     ·合成地震记录质量分析第20-21页
     ·构造层位标定结果及其波组特征第21-22页
     ·三维地震层位解释第22-24页
第三章 储层反演及预测第24-39页
   ·地震反演技术第24-26页
     ·约束稀疏脉冲反演方法第24-25页
     ·基于模型的反演方法第25-26页
     ·地质统计随机模拟反演方法第26页
   ·地震反演方法优选第26-33页
     ·地质模型建立第26页
     ·反演方法分析第26-33页
   ·地震反演结果可靠性分析第33-39页
     ·地震正演第33-34页
     ·地震反演结果剖面分辨率分析第34-35页
     ·地震反演结果平面规律可靠性分析第35-36页
     ·地质统计随机性在井网密度控制下反演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第36-37页
     ·反演结果误差分析第37-39页
第四章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第39-56页
   ·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和建模方法第39-40页
     ·储层地质模型的分类第39页
     ·地质模型建模方法第39-40页
   ·储层地质建模流程第40-41页
   ·数据准备和预处理第41-42页
   ·模型范围及网格确定第42页
   ·构造格架模型第42-50页
     ·井模型第43页
     ·断层模型第43-46页
     ·地层模型第46-50页
   ·属性建模第50-56页
     ·沉积相建模第50-51页
     ·微相约束下的储层参数模型第51-54页
     ·模型的检验及应用第54-56页
第五章 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方案第56-75页
   ·数值模拟基本原理第56-58页
   ·数据输入第58-61页
     ·地质模型初始化参数第58-59页
     ·生产历史数据及完井数据第59-61页
   ·动态历史拟合第61-65页
     ·模型参数可调范围的确定第62页
     ·开发指标拟合第62-64页
     ·单井开发指标的拟合第64页
     ·历史拟合可靠性论证第64-65页
   ·剩余油分布及储层动用状况分第65-69页
     ·剩余油分布研究第65-68页
     ·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第68-69页
   ·剩余油藏挖潜措施第69-75页
     ·挖潜调整原则第69页
     ·井震结合注采系统调整方案设计第69-72页
     ·挖潜措施效果预测第72-75页
结论与建议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80-81页
致谢第81-82页
详细摘要第82-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锦2-6-9区块构造特征研究及有利开发目标预测
下一篇:新肇地区P油层组油水层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