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略词表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 ABSTRACT | 第10-15页 |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部分 | 第15-29页 |
| 综述一 “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的病证结合研究 | 第15-2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0-22页 |
| 综述二 冠心病中医证候与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研究进展 | 第22-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29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 | 第29-67页 |
| 研究一:“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计分与未经血运重建术冠状动脉造影特点的横断面研究 | 第29-42页 |
| 前言 | 第29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29-34页 |
| ·临床资料 | 第29页 |
| ·诊断标准 | 第29-30页 |
| ·纳入标准 | 第30页 |
| ·排除标准 | 第30页 |
| ·研究方法及流程 | 第30-31页 |
| ·观察指标 | 第31-34页 |
| ·统计学方法 | 第34页 |
| 2 结果 | 第34-37页 |
| ·患者一般情况 | 第34-35页 |
|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 | 第35-36页 |
| ·各证型冠状动脉最重狭窄以及GENSINI评分 | 第36-37页 |
| ·血瘀证计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页 |
| ·“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计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页 |
| 3 讨论 | 第37-39页 |
| ·CHD中医证候特点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 | 第38-39页 |
| ·血瘀证计分、“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计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页 |
| 4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 研究二:冠心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血瘀证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 | 第42-67页 |
| 前言 | 第42页 |
| 1 资料与方法 | 第42-51页 |
| ·诊断标准 | 第42页 |
| ·入选标准 | 第42-43页 |
| ·排除标准 | 第43页 |
| ·剔除标准 | 第43页 |
| ·试验药物及设盲方法 | 第43-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47页 |
| ·主要观察指标 | 第47-50页 |
| ·安全性评价标准 | 第50-51页 |
| ·疗效评价标准 | 第51页 |
| ·统计分析 | 第51页 |
| 2 结果 | 第51-60页 |
| ·一般资料 | 第51-53页 |
| ·试验前心绞痛计分、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及“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计分比较 | 第53-54页 |
| ·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比较 | 第54页 |
| ·两组试验前后心绞痛计分、中医主症计分、血瘀证计分、”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计分比较 | 第54-56页 |
|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 第56-57页 |
| ·不良反应及终点指标比较 | 第57页 |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 第57页 |
| ·血瘀证计分与“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计分依据及量化数值的比较 | 第57-60页 |
| 3 讨论 | 第60-65页 |
| ·血瘀证计分与“冠心病血瘀证诊断标准”计分的相关性 | 第60-61页 |
| ·冠心病血瘀证的活血化瘀治疗 | 第61-65页 |
| 4 结论 | 第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个人简历 | 第68-69页 |
| 附录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