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的社会救助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2章 社会救助的主体和内容 | 第14-25页 |
·社会救助概念的界定 | 第14-15页 |
·西方社会救助的主体和内容 | 第15-18页 |
·政府救助 | 第15-16页 |
·非政府救助 | 第16-18页 |
·苏联社会主义社会救助的主体和内容 | 第18-19页 |
·政府救助 | 第18-19页 |
·非政府救助 | 第19页 |
·中国古代社会救助的主体和内容 | 第19-22页 |
·政府救助 | 第19-21页 |
·非政府救助 | 第21-22页 |
·中国当代社会救助的主体和内容 | 第22-25页 |
·政府救助 | 第22-23页 |
·非政府救助 | 第23-25页 |
第3章 社会救助的文化基础 | 第25-39页 |
·西方社会救助文化渊源 | 第25-28页 |
·基督教的人性论 | 第25-27页 |
·西方人权思想 | 第27-28页 |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观念 | 第28-31页 |
·空想社会主义的人性视角 | 第28-29页 |
·马克思主义的人道内涵 | 第29-31页 |
·中国古代社会救助的文化基础 | 第31-35页 |
·先秦秦汉时期的民本思想 | 第31-33页 |
·儒家仁义学说 | 第33-35页 |
·中国当代社会救助的文化价值取向 | 第35-39页 |
·人权思想 | 第35-36页 |
·社会公平理论 | 第36-37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 第37-39页 |
第4章 社会救助的文化共识和现代启示 | 第39-47页 |
·社会救助的文化共识 | 第39-41页 |
·生存权的理念 | 第39-40页 |
·人权的理念 | 第40-41页 |
·社会救助的现代启示 | 第41-47页 |
·社会救助的变化发展和前进方向 | 第42-43页 |
·我国当前社会救助的人权体现 | 第43-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