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我国行政主体的法律制度重构

创新点摘要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12页
引言第12-18页
第1章 我国行政主体基本理论分析第18-39页
   ·我国现行行政主体制度的相关理论第18-28页
     ·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形成过程第18-23页
     ·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主要内容第23-28页
   ·我国学者对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评价第28-34页
     ·我国学者对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正面评价第28-29页
     ·我国学者对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负面评价第29-34页
   ·我国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根本缺陷第34-39页
     ·现行行政主体理论的概念确定性已经遭到瓦解第34页
     ·现行行政主体理论不能与行政诉讼制度有效衔接第34-37页
     ·现行行政主体理论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体制的发展第37-39页
第2章 外国行政主体比较分析第39-72页
   ·法国行政主体分析第39-45页
     ·法国行政主体概述第39-40页
     ·法国行政主体类型第40-45页
   ·德国行政主体分析第45-53页
     ·德国行政主体概述第45-47页
     ·德国行政主体类型第47-53页
   ·日本行政主体分析第53-59页
     ·日本行政主体概述第53-54页
     ·日本行政主体类型第54-59页
   ·英美两国行政主体分析第59-65页
     ·英国行政主体类型第59-62页
     ·美国行政主体类型第62-65页
   ·外国行政主体的共同特性第65-72页
     ·行政主体受宪法原则的塑造第65-68页
     ·行政主体以法人制度为基础第68-69页
     ·行政主体制度遵循法定原则第69-70页
     ·行政主体类型之多元化趋势第70-72页
第3章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基础第72-102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现实需求第72-76页
     ·重新建立行政主体概念内涵外延的确定性第72-73页
     ·正确处理行政主体与行政诉讼之间的关系第73-74页
     ·回应现实的挑战并指导行政体制改革方向第74-76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宪法基础第76-84页
     ·分权原则下的行政主体第76-81页
     ·民主原则下的行政主体第81-84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行政法治基础第84-92页
     ·行政法定原则对行政主体的要求第84-88页
     ·行政法基础变迁对行政主体的作用第88-91页
     ·行政多元化对行政主体的影响第91-92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制度条件第92-102页
     ·行政主体重构的财政制度前提第92-96页
     ·行政主体重构的法人制度前提第96-99页
     ·行政主体重构的地方制度前提第99-102页
第4章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内容第102-129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进路分析第102-107页
     ·“扩大内涵外延说”及其评述第102-103页
     ·“渐进方式重构说”及其评述第103-105页
     ·“引入西方行政主体说”及其评述第105-106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最优进路第106-107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基本界定第107-115页
     ·我国行政主体的概念重述第107-112页
     ·我国行政主体的功能预期第112-115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的类型设想第115-129页
     ·国家第115-117页
     ·地方公共团体第117-121页
     ·公务法人第121-124页
     ·社会行政主体第124-127页
     ·其他行政主体第127-129页
第5章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实例分析第129-142页
   ·我国海上行政主体重构的历史背景第129-133页
     ·我国海上行政主体的模式第129-130页
     ·我国海上行政主体的弊端第130-133页
   ·我国海上行政主体重构的当前选择第133-136页
     ·我国海上行政主体重构的积极意义第133-135页
     ·我国海上行政主体重构的不足之处第135-136页
   ·我国海上行政主体重构的未来展望第136-138页
     ·海上行政主体重构应有助于海上行政职权进一步统合第136-137页
     ·海上行政主体重构应与我国行政主体重构保持一致第137-138页
   ·我国海上行政主体重构的几点启示第138-142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进程仍有待启动第138-140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应合理处置各种影响因素第140页
     ·我国行政主体重构后的类型划分第140-142页
结论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1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51-152页
致谢第152-153页
作者简介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六大以来党的“三农”理论创新研究
下一篇:水上交通犯罪刑事责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