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微网的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微网发展现状 | 第9-12页 |
| ·国外微网发展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微网发展现状 | 第12页 |
| ·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 ·含微网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的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含微网配电系统概论 | 第15-20页 |
| ·引言 | 第15页 |
| ·微网的定义 | 第15-16页 |
| ·微网的结构 | 第16页 |
| ·微网的运行与控制 | 第16-18页 |
| ·微网的运行 | 第17页 |
| ·微网的控制 | 第17-18页 |
| ·含微网的配电系统的特点 | 第18页 |
| ·小结 | 第18-20页 |
| 第三章 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20-25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 | 第20-21页 |
| ·负荷点可靠性指标 | 第20页 |
| ·系统侧可靠性指标 | 第20-21页 |
| ·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 第21-24页 |
| ·解析法 | 第21-23页 |
| ·模拟法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5页 |
| 第四章 含微网配电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 第25-42页 |
| ·引言 | 第25页 |
| ·含微网的配电系统可靠性指标 | 第25-27页 |
| ·微网自身可靠性指标 | 第25-27页 |
| ·含微网配电系统可靠性新型指标 | 第27页 |
| ·含微网的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27-32页 |
| ·微网孤岛运行分析 | 第27-29页 |
| ·最小路的求取方法 | 第29-30页 |
| ·考虑微网的最小路法 | 第30-31页 |
| ·含微网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流程 | 第31-32页 |
| ·配电系统元件可靠性模型 | 第32-35页 |
| ·可修复元件的可靠性模型 | 第32-34页 |
| ·串并联元件的可靠性计算 | 第34-35页 |
| ·微网特性模型 | 第35-41页 |
| ·分布式电源模型 | 第35-40页 |
| ·负荷模型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算例分析 | 第42-65页 |
| ·引言 | 第42页 |
| ·DG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 第42-47页 |
| ·方案确定 | 第45页 |
| ·计算结果 | 第45-47页 |
| ·微网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 第47-55页 |
| ·方案确定 | 第47-48页 |
| ·计算结果 | 第48-55页 |
| ·考虑可靠性经济性的微网效益评估 | 第55-63页 |
| ·方案 1 综合年费用 | 第58-60页 |
| ·方案 2 综合年费用 | 第60-62页 |
| ·方案比较 | 第62-63页 |
| ·提高含微网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措施 | 第63-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72-73页 |
| 附件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