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5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风光储发电系统特性 | 第18-25页 |
| ·风力发电特性 | 第19-20页 |
| ·风力发电机工作风速 | 第19页 |
| ·风力发电机输出特性 | 第19-20页 |
| ·光伏发电特性 | 第20-22页 |
| ·光伏电池输出特性 | 第20-22页 |
|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 | 第22页 |
| ·储能系统各类型性能及容量定义 | 第22-24页 |
| ·不同类型储能系统的性能指标 | 第22-23页 |
| ·储能系统容量 | 第23-24页 |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储能系统控制策略 | 第25-38页 |
| ·控制策略原理 | 第25-26页 |
| ·控制策略模型 | 第26-27页 |
| ·控制策略仿真及分析 | 第27-33页 |
| ·仿真算例简介 | 第28-31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1-33页 |
| ·容量配比优化研究 | 第33-37页 |
|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性能评价指标及计算 | 第33-36页 |
| ·容量配比优化模型 | 第36-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四章 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并网的有功安全校正及其评估 | 第38-57页 |
| ·潮流越限灵敏度分析模型 | 第38-42页 |
| ·支路潮流对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出力的灵敏度分析模型 | 第38-41页 |
| ·节点调整变量对支路潮流的灵敏度分析模型 | 第41-42页 |
| ·电网有功安全校正模型 | 第42-50页 |
| ·目标函数 | 第42-43页 |
| ·约束条件 | 第43页 |
| ·计算流程 | 第43-45页 |
| ·算例分析 | 第45-50页 |
| ·并网状态划分 | 第50-53页 |
| ·多状态设定 | 第51页 |
| ·算例分析 | 第51-53页 |
| ·并网安全性评估 | 第53-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57-59页 |
| ·全文总结 | 第57页 |
| ·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