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 ·土壤侵蚀研究领域 | 第12-14页 |
| ·浅层滑坡研究领域 | 第14-17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页 |
| ·本文的研究路线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概况 | 第19-39页 |
| ·地形地貌 | 第20-21页 |
| ·地质构造 | 第21-22页 |
| ·气候植被特征 | 第22-27页 |
| ·气候特征 | 第22-25页 |
| ·植被特征 | 第25页 |
| ·降水特征 | 第25-27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7-31页 |
| ·研究区流域概况 | 第27-28页 |
| ·研究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 第28-29页 |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 第29-31页 |
| ·地层土壤特性 | 第31-33页 |
| ·地层特性 | 第31-32页 |
| ·土壤特性 | 第32-33页 |
| ·不良地质现象 | 第33-35页 |
| ·地震 | 第33页 |
| ·滑坡 | 第33-34页 |
| ·泥石流 | 第34-35页 |
| ·土壤侵蚀 | 第35页 |
| ·人类活动 | 第35-36页 |
| ·灾害形成条件分析 | 第36-39页 |
| ·地形地貌 | 第36页 |
| ·地层土壤特性 | 第36页 |
| ·降水 | 第36-38页 |
| ·新构造运动 | 第38页 |
| ·地下水与地表水 | 第38页 |
| ·人类工程活动对灾害的诱发作用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模型介绍 | 第39-51页 |
| ·GeoWEPP/WEPP模型 | 第39-47页 |
| ·GeoWEPP模型结构 | 第39-40页 |
| ·GeoWEPP/WEPP模型的功能模块 | 第40-42页 |
| ·WEPP模型的基本原理 | 第42-47页 |
| ·SHALSTAB(Shallow Land-sliding Stability)模型 | 第47-51页 |
| ·降水入渗质量守恒水文模型 | 第48-51页 |
| 第四章 模型的应用与分析 | 第51-62页 |
| ·模型的应用 | 第51-55页 |
| ·GeoWEPP/WEPP模型 | 第52-54页 |
| ·SHALSTAB模型 | 第54-55页 |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 ·GeoWEPP模型 | 第55-57页 |
| ·SHALSTAB模型 | 第57-58页 |
| ·SPSS相关性分析 | 第58-62页 |
| ·相关性概念 | 第59-60页 |
| ·计算分析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主要结论 | 第62页 |
|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