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23页 |
| ·国外溢油应急建设现状 | 第14-16页 |
| ·我国溢油应急建设现状 | 第16-18页 |
| ·国内外应急能力综合评价和未确知数学评价模型应用研究概述 | 第18-23页 |
|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23-24页 |
| ·论文结构 | 第24页 |
| ·研究目的和目标 | 第24-26页 |
| 第2章 上海水域溢油事故现状 | 第26-39页 |
| ·上海水域主要危险品码头分布概况 | 第26-27页 |
| ·外高桥港区 | 第26页 |
| ·洋山港区 | 第26-27页 |
| ·上海水域主要锚地情况 | 第27页 |
| ·上海水域溢油事故现状 | 第27-33页 |
| ·上海港近3年油类、危险品进出港统计 | 第33-38页 |
| ·小结 | 第38-39页 |
| 第3章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5页 |
|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第39-41页 |
| ·评价范围和单位 | 第39-40页 |
|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 第40-41页 |
|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架构 | 第41页 |
|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1-44页 |
|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 第41页 |
|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分析 | 第41-42页 |
|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的含义 | 第42-43页 |
|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综合指标体系的确立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基于未确知数学的评价模型 | 第45-59页 |
| ·未确知数学基本理论 | 第45-51页 |
| ·未确知信息 | 第45-48页 |
| ·盲数理论 | 第48-51页 |
| ·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 | 第51-58页 |
| ·单指标未确知模型 | 第51-52页 |
| ·分类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7页 |
| ·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系统 | 第57-58页 |
| ·识别评价准则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5章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评价 | 第59-74页 |
| ·区域溢油应急能力指标未确知测度模型 | 第59-62页 |
| ·区域溢油应急能力定性指标测度的构建 | 第59-61页 |
| ·区域溢油应急能力定量指标测度的构建 | 第61-62页 |
| ·区域溢油应急能力未确知综合评价模型 | 第62-63页 |
|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未确知综合评价 | 第63-73页 |
| ·溢油应急能力测度函数的确定 | 第63-70页 |
| ·溢油应急能力单指标测度矩阵的确定 | 第70页 |
| ·溢油应急能力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0-73页 |
|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 第73页 |
| ·小结 | 第73-74页 |
| 第6章 结论建议 | 第74-76页 |
| ·主要结论 | 第74页 |
| ·论文展望 | 第74-75页 |
| ·针对上海水域溢油应急建设建议 | 第75-76页 |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附录一 上海水域溢油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权重调查表 | 第81-84页 |
| 附录二 部分国家对溢油事故(溢油量)分级表 | 第84-86页 |
| 附录三 缩写字表 | 第86-87页 |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