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中央与地方事权划分的风险原因研究--中国的经验及其对财政联邦主义的意义

致谢第1-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目录第11-14页
图目录第14-15页
表目录第15-16页
1 导论第16-23页
   ·问题的提出第16-17页
   ·本文的观点及研究方法第17-18页
   ·本文的框架与结构第18-21页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21-23页
2 文献的回顾与评述第23-48页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第23-41页
     ·传统财政联邦主义第23-25页
     ·政治责任理论第25-27页
     ·第二代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第27-35页
     ·分权的政治过程理论第35-39页
     ·财政联邦主义理论之间的比较第39-41页
   ·激励性分权——中央与地方分权的中国实践第41-44页
   ·来自政治学、法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第44-48页
3 “风险观”下的中央-地方事权划分理论第48-53页
   ·两类风险第48-49页
   ·“风险观”下的中央-地方事权划分理论第49-51页
   ·分权与激励结构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4 财政风险与事权划分——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权为例第53-75页
   ·引言第53-56页
   ·软预算约束、财政风险与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第56-62页
     ·前提假设第56-58页
     ·理论框架——引入“财政风险”的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第58-62页
   ·案例研究: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宙批制度与宙批结果第62-66页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审批制度沿革与审批条件第62-64页
     ·2005—2010年的审批结果第64-66页
   ·对假设命题的检验第66-73页
     ·变量的选取第66-68页
     ·数据来源第68-69页
     ·模型和回归结果第69-73页
   ·结论与讨论第73-75页
5 社会风险与事权划分:1980-2011年中国行政管理集权与分权改革的比较研究第75-96页
   ·引言第75-78页
   ·引入“社会风险”的事权划分分析框架第78-80页
   ·1980-2011年中国行政管理集权与分权改革第80-89页
     ·集权与分权的中国模式第80-84页
     ·1980-2011年中国行政管理事权改革第84-89页
   ·对中国行政事权集权与分权改革的解释第89-94页
   ·结论与讨论第94-96页
6 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多任务下官员激励结构第96-115页
   ·引言第96-99页
   ·我国的行政问责及其特征第99-103页
   ·合法性来源的变迁与中央对地万官员的多任务安排第103-108页
     ·合法性来源的变迁第104-106页
     ·地方官员多任务体制的形成第106-108页
   ·经济发展、突发性事件与行政问责:多任务下百员的激励结构安排第108-113页
     ·模型的基本设定第108-109页
     ·博弈的时序第109页
     ·模型的均衡分析第109-111页
     ·委托人的远择第111-112页
     ·比较静态分析第112-113页
   ·结论与讨论第113-115页
7 结论与讨论第115-117页
   ·结论第115-116页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第116-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35页
附录第135-143页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第143-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蜂王浆酶解产物的理化特性、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制造业上市公司国际多元化的经济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