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1 聚羟基脂肪酸酯 | 第14-23页 |
·PHA简介 | 第14-15页 |
·PHA的形成模型 | 第15-16页 |
·聚羟基丁酸酯 | 第16-20页 |
·PHB的生物合成 | 第16-17页 |
·PHB颗粒表面相关蛋白 | 第17-20页 |
·PHA合酶 | 第18-19页 |
·phasins蛋白 | 第19-20页 |
·PHB颗粒的应用 | 第20-23页 |
·蛋白质纯化 | 第21-22页 |
·生物纳米粒/微粒 | 第22页 |
·靶向药物运输 | 第22-23页 |
2 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 第23-26页 |
·rPA的结构和功能 | 第23-24页 |
·硫键的形成 | 第24-26页 |
·硫键形成的化学机制 | 第24页 |
·周质空间中二硫键的形成 | 第24页 |
·细胞质中二硫键的形成 | 第24-26页 |
·rPA的表达 | 第26页 |
3 外源大片段在基因组上的整合 | 第26-30页 |
·Red同源重组技术 | 第27-28页 |
·噬菌体整合技术 | 第28页 |
·大片段整合技术 | 第28-30页 |
4 本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2页 |
第二章 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在PHB颗粒表面 #25的活性展示 | 第32-59页 |
1 实验材料 | 第33-38页 |
·菌株 | 第33页 |
·质粒 | 第33页 |
·酶及试剂 | 第33-34页 |
·常用试剂盒 | 第3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4-35页 |
·培养基及主要试剂配制 | 第35-38页 |
·培养基 | 第35-36页 |
·常用试剂 | 第36-3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8-47页 |
·构建融合表达载体 | 第39-44页 |
·pSKPA的构建 | 第39-43页 |
·引物设计 | 第39页 |
·PCR扩增phaP基因 | 第39页 |
·PCR产物的纯化 | 第39-40页 |
·载体质粒的提取 | 第40-41页 |
·双酶切反应和连接反应 | 第41-42页 |
·普通感受态的制备(CaCl_2转化法) | 第42页 |
·普通感受态的转化 | 第42页 |
·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 第42-43页 |
·pSPAr的构建 | 第43-44页 |
·PCR扩增rPA基因 | 第43-44页 |
·双酶切反应和连接反应 | 第44页 |
·转化和重组子的验证 | 第44页 |
·PHB和rPA共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44-45页 |
·PHB合成菌株的构建 | 第44页 |
·PHB的合成 | 第44页 |
·尼罗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 | 第44页 |
·PHB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PHB和rPA共表达菌株的构建 | 第45页 |
·rPA和PHB的共表达 | 第45页 |
·rPA的检测 | 第45-47页 |
·SDS-PAGE分析 | 第45-46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46页 |
·活性和含量分析 | 第46-47页 |
·rPA的活性检测 | 第46-47页 |
·rPA的含量测定 | 第47页 |
·rPA的纯化 | 第47页 |
·PHB颗粒的分离 | 第47页 |
·rPA的纯化 | 第47页 |
3 结果 | 第47-54页 |
·PhaP-rPA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7-49页 |
·载有phaP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构建和检测 | 第47-48页 |
·PhaP-rPA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的构建和检测 | 第48-49页 |
·PHB和PhaP-rPA融合蛋白共表达菌株的构建及发酵 | 第49-54页 |
·宿主菌株的筛选 | 第49-50页 |
·Phap-rPA融合蛋白的表面展示 | 第50-54页 |
·SDS-PAGE分析 | 第50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50-51页 |
·溶纤维蛋白活性检测 | 第51-53页 |
·rPA的分离 | 第53页 |
·rPA表达条件的优化 | 第53-54页 |
4 讨论 | 第54-58页 |
·PHB合成对rPA活性的影响 | 第55-57页 |
·rpoS启动子对rPA表达的影响 | 第57页 |
·PhaP蛋白对rPA表达的影响 | 第57-58页 |
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三章 稳定合成PHB重组E.coli的构建和优化 | 第59-76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1-66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61页 |
·实验方法 | 第61-66页 |
·poxB基因的敲除 | 第62-63页 |
·PHB operon在基因组上的整合 | 第63-65页 |
·PHB的合成 | 第65页 |
·多拷贝启动子PMtac替换Ptac | 第65页 |
·菌株的发酵 | 第65-66页 |
2 实验结果 | 第66-74页 |
·poxB基因的敲除 | 第66页 |
·pTKPHB质粒的构建 | 第66-69页 |
·DH5a-E ApoxB::tet(pTKRED+pTKPHB)菌株的构建 | 第69页 |
·PHB operon在E.coli基因组上的整合 | 第69-70页 |
·pTKRED质粒的去除 | 第70页 |
·Kan抗性的去除 | 第70-71页 |
·稳定合成PHB重组菌株的发酵 | 第71-72页 |
·PMtac启动子替换Ptac | 第72-73页 |
·DH5α-E ΔpoxB::(PMtac+phbCAB)菌株的发酵 | 第73-74页 |
3 讨论 | 第74-75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全文总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8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