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引言 | 第8-19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关于生猪产业的研究 | 第9-12页 |
·关于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生猪出口比较优势的研究 | 第13-14页 |
·论文研究方法及结构安排 | 第14-17页 |
·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 | 第14页 |
·比较优势分析方法简介 | 第14-16页 |
·本文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比较优势 | 第19-20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页 |
·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 | 第20-22页 |
·比较优势理论与其它优势理论的关系 | 第22-23页 |
·出口比较优势 | 第23页 |
3 安徽省生猪养殖及出口现状 | 第23-33页 |
·安徽省生猪养殖特点 | 第23-24页 |
·安徽省生猪养殖区域 | 第24-26页 |
·安徽省生猪出栏量 | 第26-28页 |
·安徽省生猪饲养模式 | 第28-31页 |
·散养模式 | 第28-29页 |
·小规模饲养 | 第29-30页 |
·中规模饲养 | 第30页 |
·大规模饲养 | 第30-31页 |
·安徽省生猪出口现状 | 第31-33页 |
4 安徽省生猪饲养业比较优势分析 | 第33-37页 |
·社会净收益分析 | 第33-34页 |
·资源成本系数分析 | 第34-35页 |
·生猪饲养业饲养成本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生猪饲养业比较优势对比分析结论 | 第36-37页 |
5 安徽省与湖南、湖北生猪出口比较优势对比分析 | 第37-44页 |
·对比优势产区的选取 | 第37-38页 |
·四川盆地(四川、重庆等) | 第37页 |
·黄淮流域玉米、小麦主产区(河南、河北、山东等) | 第37页 |
·长江中下游水稻主产区(湖南、湖北、安徽) | 第37页 |
·对比优势产区的选取 | 第37-38页 |
·不同饲养模式下安徽、湖南、湖北生猪出口比较优势 | 第38-43页 |
·散养模式下安徽,湖南,湖北生猪出口比较优势 | 第38-39页 |
·小规模饲养模式下安徽,湖南,湖北生猪出口比较优势 | 第39-40页 |
·中规模饲养模式下安徽,湖南,湖北生猪出口比较优势 | 第40-41页 |
·大规模饲养模式下安徽,湖南,湖北三省出口比较优势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6 提高安徽省生猪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 第44-48页 |
·建设完善的优良品种繁育体系 | 第44页 |
·建设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基地 | 第44页 |
·健全生猪的质量监控体系 | 第44-45页 |
·推动生猪龙头企业的发展 | 第45页 |
·建立生猪的数据库平台 | 第45页 |
·发展和完善生猪的生产政策 | 第45页 |
·加快生猪养殖技术的进步 | 第45-46页 |
·提高生猪饲料的质量安全水平 | 第46页 |
·加强和防控生猪的疫病 | 第46页 |
·推进生猪的产业化进程 | 第46页 |
·建立和增强生猪生产信息的分析和预警体系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作者简介 | 第52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