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史、法律思想史论文--中国论文

儒家法律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一、儒家法律思想的内涵第7-21页
 (一) 以仁为核心第8-11页
  1. 仁者爱人第9-10页
  2. 孝悌为仁之本第10-11页
  3. 克己复礼为仁第11页
 (二) 以德率法为原则第11-15页
  1. 以正为政第13-14页
  2. 德刑兼用而重德第14-15页
 (三) 以礼为规范第15-19页
  1. 以别异立序第17-18页
  2. 用自律求安第18-19页
 (四) 以无讼为价值追求第19-21页
  1. 无讼是求第19-20页
  2. 定分止争第20-21页
二、儒家法律思想的嬗变第21-24页
 (一) 儒家法律思想之萌芽:春秋决狱第21页
 (二) 儒家法律思想之发展:引经注律第21-22页
 (三) 儒家法律思想之完善:引礼入律第22-23页
 (四) 儒家法律思想之成熟:一准乎礼第23页
 (五) 儒家法律思想之衰落:明刑弼教第23-24页
 (六) 儒家法律思想之转型:变法维新第24页
三、儒家法律思想的当代价值第24-36页
 (一) "仁"是现代法律价值的最终归宿第24-27页
  1. "仁"在法治观念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第25-26页
  2. "仁"在法治实践上,启示我们弘扬人性、保障人权第26-27页
 (二) "礼法合一"培植了国民的内在秩序意识第27-28页
  1. 培植了现代法治所亟需的规则意识,增强了国民的社会责任感第27页
  2. 促进法律制度与民情、社会需求的结合第27-28页
 (三) "德主刑辅"弥补了现代法治过程中公民自律意识的不足第28-32页
  1. "以正为政"强调要加强为政者的内在修养第28-30页
  2. "德刑兼用"开创了现代社会的德法综合治理模式第30-32页
 (四) "无讼"维护了社会的整体和谐与稳定第32-36页
  1. 缓和社会矛盾,抑制纠纷双方的对立,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第33页
  2. 节约纠纷解决成本第33-36页
参考文献第36-41页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41-42页
致谢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和谐社会视野下残疾人就业平等权的法律保护
下一篇:《唐律疏议·名例律》儒家法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