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2页 |
·纳米流体概述 | 第11页 |
·纳米流体制备方法研究 | 第11-14页 |
·分散法 | 第11-12页 |
·气相沉积法 | 第12页 |
·真空潜弧法 | 第12页 |
·激光消融法 | 第12-13页 |
·湿化学法 | 第13页 |
·其他制备方法 | 第13-14页 |
·纳米流体的体系研究 | 第14-16页 |
·金属的纳米流体 | 第14-15页 |
·金属氧化物的纳米流体 | 第15页 |
·非金属纳米流体 | 第15-16页 |
·纳米流体的稳定性研究 | 第16-18页 |
·纳米流体稳定性的评价方法 | 第16-17页 |
·纳米流体的稳定机理 | 第17页 |
·提高纳米流体稳定性的方法 | 第17-18页 |
·纳米流体的性能研究 | 第18-21页 |
·纳米流体的传热性能研究 | 第18-19页 |
·纳米流体的热传导 | 第18页 |
·纳米流体的对流换热 | 第18-19页 |
·纳米流体的流变性能研究 | 第19-20页 |
·纳米流体的光热性能研究 | 第20-21页 |
·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CuO 水基纳米流体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 第22-50页 |
·引言 | 第22-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实验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页 |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24-25页 |
·样品的性能研究 | 第25-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5页 |
·典型样品的表征 | 第26-28页 |
·铜源种类的影响 | 第28-29页 |
·铜源浓度的影响 | 第29-30页 |
·氢氧化钠加入方式的影响 | 第30-31页 |
·氢氧化钠加入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3-35页 |
·洗涤的影响 | 第35页 |
·样品的性能研究 | 第35-48页 |
·样品的光学性能研究 | 第35-40页 |
·CuO 粉末的UV-Vis-NIR 漫反射光谱 | 第35-36页 |
·CuO 纳米流体的常规透射光谱 | 第36-38页 |
·CuO 纳米流体的半球透射光谱 | 第38-40页 |
·样品的流变性能研究 | 第40-44页 |
·固含量对样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0-41页 |
·温度对样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1-43页 |
·反应时间对样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43-44页 |
·样品的导热性能研究 | 第44-47页 |
·固含量对样品导热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温度对样品导热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反应时间对样品导热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样品的光热性能研究 | 第47-48页 |
·固含量对样品光热性能的影响 | 第47页 |
·反应时间对样品光热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Cu_2O 乙二醇基纳米流体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 第50-67页 |
·引言 | 第50-51页 |
·实验部分 | 第51-53页 |
·实验试剂 | 第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实验方法 | 第52页 |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52页 |
·样品的性能研究 | 第52-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9页 |
·典型样品的表征 | 第53-54页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54-55页 |
·硫酸铜浓度的影响 | 第55-57页 |
·氢氧化钠加入量的影响 | 第57-58页 |
·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58-59页 |
·样品的性能研究 | 第59-65页 |
·样品的光学性能研究 | 第59-60页 |
·Cu_2O 粉末的UV-Vis-NIR 漫反射光谱 | 第59-60页 |
·Cu_2O 纳米流体的UV-Vis-NIR 透射光谱 | 第60页 |
·样品的流变性能研究 | 第60-63页 |
·固含量对样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0-62页 |
·温度对样品流变性能的影响 | 第62-63页 |
·样品的导热性能研究 | 第63页 |
·样品的光热性能研究 | 第63-65页 |
·固含量对样品光热性能的影响 | 第63-64页 |
·样品颗粒形状对样品光热性能的影响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4-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