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选题背景 | 第11页 |
·研究能耗的必要性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低碳与相关概念 | 第12-13页 |
·概念简述 | 第12-13页 |
·概念比较分析 | 第13页 |
·研究范围 | 第13-15页 |
·研究的空间层面 | 第13页 |
·研究对象 | 第13-14页 |
·研究的具体内容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结构 | 第16-17页 |
第2章 国内外住区能耗相关研究综述 | 第17-29页 |
·能耗研究现况 | 第17-19页 |
·能源消耗是碳排放研究的关键 | 第17页 |
·国外能耗研究的现况 | 第17-18页 |
·我国能耗研究的现况与未来发展 | 第18-19页 |
·能耗和碳排放研究的空间层面 | 第19-21页 |
·城市层面 | 第19-20页 |
·住区层面 | 第20页 |
·建筑层面 | 第20-21页 |
·多空间层面 | 第21页 |
·不同空间层面的选择 | 第21页 |
·住区碳排放的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建设部分 | 第21-22页 |
·居家部分 | 第22页 |
·交通部分 | 第22-23页 |
·住区公共使用部分 | 第23页 |
·住区能耗的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居家能耗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交通能耗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评价体系中的能耗影响因素 | 第25页 |
·研究因素的不确定性 | 第25-26页 |
·能耗计算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碳排放和能耗测度方法 | 第26-27页 |
·碳排放和能耗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住区能耗的特点 | 第29-44页 |
·住区能耗的构成和趋势 | 第29-33页 |
·住区能耗的构成 | 第29-31页 |
·住区能耗的变化趋势 | 第31-33页 |
·中国住区能耗的宏观特点 | 第33-36页 |
·地理气候造成巨大差异 | 第33-34页 |
·特色的社会发展和住区建设模式 | 第34-35页 |
·资源型城市的特点 | 第35-36页 |
·克市住区能耗的宏观特点 | 第36-42页 |
·地理气候特点 | 第36-38页 |
·经济社会特点 | 第38-41页 |
·资源型城市空间特点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住区能耗的微观影响因素 | 第44-69页 |
·实地调研的方法 | 第44-45页 |
·调研样本的合理代表性 | 第45-49页 |
·建市历史上的代表性 | 第46-47页 |
·地理空间上的代表性 | 第47-48页 |
·住区发展上的代表性 | 第48-49页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49-55页 |
·住区居民经济情况 | 第49-52页 |
·住区居民社会情况 | 第52-55页 |
·空间因素 | 第55-61页 |
·城区空间因素 | 第55-58页 |
·住区空间因素 | 第58-61页 |
·行为因素—能耗相关的居民行为和态度 | 第61-68页 |
·居民行为和住区能耗的关系 | 第61-62页 |
·居民态度和住区能耗的关系 | 第62-63页 |
·居家能耗相关行为与满意度的关系 | 第63-65页 |
·交通能耗相关行为与满意度的关系 | 第65-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住区能耗的计算和分析 | 第69-97页 |
·住区碳排放和能耗的计算前提 | 第69-70页 |
·住区碳排放的定义 | 第69-70页 |
·住区碳排放和能耗 | 第70页 |
·住区能耗计算 | 第70-79页 |
·居家能耗 | 第70-75页 |
·交通能耗 | 第75-79页 |
·住区能耗对比分析 | 第79-96页 |
·住区能耗统计分析 | 第79-84页 |
·住区能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84-93页 |
·住区能耗比较 | 第93-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第6章 交通能耗行为分析—以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出行方式的选择 | 第97-112页 |
·离散选择模型的理论和用途 | 第97-99页 |
·离散选择模型的理论 | 第97-98页 |
·离散选择模型的实际应用 | 第98-99页 |
·离散选择模型用于住区能耗研究 | 第99页 |
·汽车拥有和汽车购买的分析 | 第99-104页 |
·汽车拥有的可能性 | 第99-102页 |
·汽车购买的短期打算 | 第102-104页 |
·出行方式选择分析 | 第104-110页 |
·出行方式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 | 第104-105页 |
·上班出行方式 | 第105-107页 |
·上学出行方式 | 第107-108页 |
·周末出行方式 | 第108-110页 |
·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12-118页 |
·研究结论 | 第112-115页 |
·空间与行为因素对住区能耗的影响机制 | 第112-114页 |
·住区的规划建议 | 第114-115页 |
·研究展望 | 第115-118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15-116页 |
·后续研究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致谢 | 第122-124页 |
附录 A 调查问卷 | 第124-131页 |
附录 B 能耗计算基础数据 | 第131-133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