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实证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插图索引 | 第14-16页 |
附表索引 | 第16-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1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8-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3页 |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23-25页 |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研究思路 | 第25-27页 |
·3E要素的构建 | 第25页 |
·研究策略设计 | 第25-27页 |
·研究内容与创新 | 第27-31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研究创新 | 第29-31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31-64页 |
·基本内涵 | 第31-36页 |
·政府环境规制的内涵 | 第31-33页 |
·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 | 第33-36页 |
·政府环境规制的理论依据 | 第36-37页 |
·环境问题的外部性 | 第36页 |
·环境产权的模糊性 | 第36-37页 |
·环境资源的公共性 | 第37页 |
·政府干预的强制性 | 第37页 |
·低碳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 第37-46页 |
·创新系统理论 | 第38-39页 |
·3E系统理论 | 第39-42页 |
·环境经济理论 | 第42页 |
·资源经济理论 | 第42-43页 |
·循环、生态、绿色经济理论 | 第43-46页 |
·研究综述 | 第46-62页 |
·政府环境规制方式与低碳经济发展 | 第46-53页 |
·政府环境规制与低碳经济内生变量 | 第53-56页 |
·政府环境规制与低碳产业、区域差异 | 第56-57页 |
·政府环境规制与低碳经济发展主体 | 第57-58页 |
·述评 | 第58-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3章 基于总量视角的影响分析 | 第64-85页 |
·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影响的总量特征 | 第64-66页 |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第64-65页 |
·推动生态文明进步 | 第65页 |
·改变低碳EKC曲线的形状 | 第65-66页 |
·变量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66-68页 |
·总体性描述 | 第68-71页 |
·趋势图分析 | 第68-69页 |
·散点图分析 | 第69-70页 |
·统计性分析 | 第70页 |
·相关系数分析 | 第70-71页 |
·固定参数模型分析 | 第71-75页 |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71-72页 |
·协整检验 | 第72-73页 |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73-75页 |
·动态模型分析 | 第75-83页 |
·VAR模型的估计 | 第75-77页 |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 第77-81页 |
·方差分解分析 | 第81-82页 |
·预测分析 | 第82-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第4章 基于产业结构视角的影响分析 | 第85-110页 |
·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影响的产业结构特征 | 第85-86页 |
·产业结构的总体性描述 | 第86-97页 |
·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 第86-88页 |
·产业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 第88-91页 |
·产业节能率分析 | 第91-95页 |
·产业碳排放量分析 | 第95-97页 |
·基于产业结构的固定参数模型分析 | 第97-102页 |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97-98页 |
·ADF检验 | 第98页 |
·协整检验 | 第98-99页 |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99-102页 |
·基于产业结构的动态模型分析 | 第102-109页 |
·VAR模型估计 | 第102-104页 |
·脉冲响应分析 | 第104-106页 |
·方差分解分析 | 第106-108页 |
·预测分析 | 第108-109页 |
·本章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5章 基于区域视角的影响分析 | 第110-130页 |
·政府环境规制对低碳经济发展影响的区域特征 | 第110-111页 |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11-112页 |
·总体性描述 | 第112-114页 |
·相关性分析 | 第114-118页 |
·区域视角的固定参数模型分析 | 第118-122页 |
·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118-119页 |
·协整检验 | 第119-120页 |
·误差修正模型 | 第120-121页 |
·Granger因果检验 | 第121-122页 |
·区域视角的动态模型分析 | 第122-128页 |
·VAR模型估计 | 第123-124页 |
·脉冲响应分析 | 第124-126页 |
·方差分解分析 | 第126-127页 |
·预测分析 | 第127-128页 |
·本章小结 | 第128-130页 |
第6章 多因素影响的综合效应分析 | 第130-147页 |
·多因素的影响机理分析 | 第130-131页 |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31页 |
·面板数据模型 | 第131-140页 |
·变量的统计特性分析 | 第133-138页 |
·构建动态面板模型 | 第138-140页 |
·结果分析 | 第140-145页 |
·模型估计结果 | 第140-141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141页 |
·讨论 | 第141-145页 |
·本章小结 | 第145-147页 |
第7章 建议与对策 | 第147-158页 |
·加强政府的环境规制职能 | 第147-150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 第147-148页 |
·实行低碳监管 | 第148-149页 |
·披露低碳信息 | 第149页 |
·创新政府管理体制 | 第149-150页 |
·构建低碳型产业结构 | 第150-153页 |
·加快产业低碳技术创新 | 第150-151页 |
·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低碳化 | 第151页 |
·建立低碳市场机制 | 第151-152页 |
·形成低碳产业集群 | 第152-153页 |
·促进低碳经济的区域均衡发展 | 第153-154页 |
·突出区域比较优势 | 第153-154页 |
·深化资源税改革 | 第154页 |
·积极应对新的区域竞争与合作 | 第154页 |
·调动低碳经济主体的积极性 | 第154-157页 |
·政府教育引导 | 第154-155页 |
·企业自主创新 | 第155-156页 |
·居民共同参与 | 第156-157页 |
·本章小结 | 第157-158页 |
结论 | 第158-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3页 |
致谢 | 第173-17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74-175页 |
附录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