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其他规范性文件概念界定 | 第9-16页 |
一、 其他规范性文件的涵义 | 第9-11页 |
(一) 学理上的观点 | 第9页 |
(二) 实践中的称谓 | 第9-10页 |
(三) 本文所指的其他规范性文件 | 第10-11页 |
二、 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范围 | 第11-13页 |
(一) 效力位阶上的范围 | 第11页 |
(二) 适用对象上的范围 | 第11-13页 |
三、 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分类 | 第13-16页 |
(一) 学理上的分类 | 第13-15页 |
(二) 司法实践上的分类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审判中适用的效力与依据 | 第16-21页 |
一、 行政法律渊源与行政审判法律依据 | 第16-18页 |
(一) 行政法律渊源 | 第16-17页 |
(二) 行政审判法律依据的范围 | 第17-18页 |
(三) 行政审判中参照规章 | 第18页 |
二、 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审判中适用的依据 | 第18-19页 |
三、 其他规范性文件在行政审判中适用的必然性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司法审查 | 第21-33页 |
一、 司法审查的范围 | 第21-22页 |
二、 司法审查的原则 | 第22-24页 |
(一) 审查程序的启动上,以附带性审查为原则 | 第22页 |
(二) 审查标准的把握,以合法性审查为原则 | 第22-23页 |
(三) 实质审查的准入条件,以符合证据“三性”为原则 | 第23页 |
(四) 审查的表现形式,以裁判文书中的阐明为原则 | 第23-24页 |
(五) 审查的方法上,以全面审查为主、合法性审查为辅为原则 | 第24页 |
三、 司法审查的标准 | 第24-27页 |
(一) 合法性 | 第24-26页 |
(二) 有效性 | 第26-27页 |
四、 裁判文书中的引用与评述 | 第27-31页 |
(一) 由案例引出的问题 | 第27-29页 |
(二) 裁判文书制作时应遵循的规则 | 第29-31页 |
五、 人民法院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引发的问题 | 第31-33页 |
(一) 人民法院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引发的规范冲突操作层面的问题 | 第31-32页 |
(二) 人民法院对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引发的司法体制改革的问题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