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油画艺术语言中的代际性探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课题选题原因、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课题选题原因 | 第12-13页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4-15页 |
·课题研究设想与创新点 | 第15-18页 |
·研究范围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新生代油画艺术语言探究 | 第18-28页 |
·新生代的定义与划分 | 第18-20页 |
·新生代油画艺术语言的分类 | 第20-26页 |
·意象之美 | 第21-23页 |
·实象之真 | 第23-25页 |
·幻象之神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代际性及其在艺术中的反应 | 第28-38页 |
·代际性的定义 | 第28-30页 |
·形成代际性的因素 | 第30-33页 |
·社会政治背景因素 | 第30-31页 |
·社会经济因素 | 第31-32页 |
·文化观念因素 | 第32-33页 |
·代际性反应艺术的三个层面 | 第33-37页 |
·视觉生理的本能反应 | 第33-34页 |
·视觉心理的综合反应 | 第34-36页 |
·代际性反应的社会化延伸 | 第36-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代际性在新生代油画中的体现 | 第38-56页 |
·代际性在新生代油画作品中的表现 | 第38-42页 |
·审美观念上的代际 | 第38-39页 |
·思想观念上的代际 | 第39-40页 |
·视觉呈现方式上的代际 | 第40-42页 |
·代际性在新生代油画家中的表现 | 第42-55页 |
·夏俊娜与潘玉良 | 第42-46页 |
·刘小东与罗中立 | 第46-51页 |
·方力钧与陈逸飞 | 第51-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代际赋予新生代油画的影响和意义 | 第56-61页 |
·代际赋予油画的影响 | 第56-58页 |
·代际赋予新生代油画的意义 | 第58-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