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知识分子、文革反思与消费热潮--浅论杨绛新时期以来创作的三个视角

内容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导论第6-10页
第一章 知识分子书写与思想改造运动第10-28页
 第一节 杨绛的知识分子书写第10-16页
  1. 《洗澡》的故事结构第11-14页
  2. 《洗澡》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第14-16页
 第二节 建国后的知识分子生存状态第16-21页
  1. “皮毛论”及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政策第17-19页
  2. “文革”之前的知识分子改造第19-21页
 第三节 杨绛的知识分子立场及其反思第21-28页
  1. 知识分子的主体自由与思想改造第21-24页
  2. 杨绛的个人实践第24-28页
第二章 “没有主义”的回忆与反思第28-46页
 第一节 叙事力量与个人立场第28-37页
  1. 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杨绛散文的语言特色第29-34页
  2. 精神的炼金术——杨绛的“隐身哲学”第34-37页
 第二节 “没有主义”的反思第37-46页
  1.巴金、陈白尘等人的“文革”反思第38-41页
  2. “没有主义”的反思——作为一种生存方式第41-46页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中的“杨绛热”——以《我们仨》为中心第46-60页
 第一节 九十年代以来的写作转型第46-50页
  1. 小人物化的写作姿态第46-48页
  2. 终极的追问第48-50页
 第二节 社会与思想的转型——“杨绛热”的多重面向第50-60页
  1. 市场与媒体的合谋第50-53页
  2. 被消费的人文关怀与传统文化第53-56页
  3. 三联精神的选择第56-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书目第62-67页
附录第67-73页
后记第73-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宦游如梦记平生--杨万里的宦游生涯与诗歌写作
下一篇:丁玲镜像中的“现代中国”--冷战前后的美国丁玲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