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2页 |
引论 | 第12-22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选题的背景 | 第12-13页 |
2.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1.国内大学生“村官”培训研究 | 第14-17页 |
2.国外研究综述 | 第17页 |
3.关于胜任力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文章结构及创新之处 | 第18-22页 |
1.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2.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3.本文的结构 | 第20-21页 |
4.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一、大学生“村官”培训的相关理论及其模型概述 | 第22-26页 |
(一) 胜任力、胜任力模型的定义及其发展 | 第22-24页 |
(二)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 | 第24-26页 |
二、大学生“村官”培训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6-35页 |
(一) 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1.问卷调查 | 第26-28页 |
2.访谈 | 第28-29页 |
(二) 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9-35页 |
1.现状分析 | 第29-30页 |
2.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3.原因分析 | 第32-35页 |
三、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健全我国大学生“村官”培训方式对策探讨 | 第35-44页 |
(一) 在技能方面,实施多元化培训方法 | 第35-36页 |
(二) 在素质提升方面,开拓大学生“村官”培训基地和信息技术平台 | 第36-40页 |
1.建立高校基地 | 第36页 |
2.建立素质拓展基地 | 第36-37页 |
3.完善远程教育平台 | 第37-39页 |
4.完善手机信息化平台 | 第39-40页 |
(三) 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激励保障机制 | 第40-44页 |
1.明确大学生“村官”培训指导思想 | 第40-41页 |
2.创新大学生“村官”培训内容 | 第41-42页 |
3.落实大学生“村官”培训激励 | 第42-43页 |
4.完善培训效果反馈机制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 | 第46-49页 |
附录1 | 第46-48页 |
附录2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