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舞弊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选题背景及动因 | 第11-17页 |
·财务报表客观、真实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财务报表舞弊的界定 | 第12-13页 |
·财务报表舞弊发生的背景 | 第13-15页 |
·财务报表舞弊的危害性 | 第15-16页 |
·选题的动因 | 第16-17页 |
·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18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8-28页 |
·财务报表舞弊因子理论综述 | 第18-20页 |
·财务报表舞弊二因子假说 | 第18-19页 |
·财务报表舞弊三因子假说 | 第19页 |
·财务报表舞弊四因子假说 | 第19-20页 |
·财务报表舞弊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综述 | 第20-27页 |
·L/W 模型 | 第20页 |
·Logistic 回归模型 | 第20-22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22-23页 |
·概率分析方法 | 第23页 |
·“红旗”标志法 | 第23-24页 |
·舞弊风险评价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运用 | 第24-27页 |
·综述小结 | 第27-28页 |
3 财务报表舞弊风险评价模型设计 | 第28-41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28-29页 |
·财务报表舞弊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29-35页 |
·子体系一:舞弊动机或压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29-31页 |
·子体系二:舞弊机会评价指标体系 | 第31-32页 |
·子体系三:舞弊态度或借口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34页 |
·各考察指标之间的牵制关系 | 第34-35页 |
·财务报表舞弊风险评价标准的界定 | 第35-39页 |
·评价权重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 第39-41页 |
4 财务报表舞弊风险评价实施 | 第41-53页 |
·研究数据的选取 | 第41-45页 |
·舞弊上市公司样本的选取 | 第41-43页 |
·优秀上市公司样本的选取 | 第43-45页 |
·财务报表舞弊风险评价结果 | 第45-53页 |
·财务报表舞弊风险综合评价结果 | 第45-47页 |
·财务报表舞弊动机或压力评价结果 | 第47-49页 |
·财务报表舞弊机会评价结果 | 第49-51页 |
·财务报表舞弊态度或借口评价结果 | 第51-53页 |
5 建议、总结及局限性 | 第53-58页 |
·相关建议 | 第53-56页 |
·财务报表舞弊风险评价模型的使用建议 | 第53-54页 |
·防治财务报表舞弊的政策建议 | 第54-56页 |
·总结及局限性 | 第56-58页 |
·论文总结 | 第56-57页 |
·研究局限性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71页 |
研究成果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