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检测与评定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基于图像分析技术的应用概述 | 第13-14页 |
·混凝土外观质量检测与评价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在路面检测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4页 |
·混凝土表面裂缝缺陷检测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混凝土表面其他缺陷检测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第2章 混凝土外观缺陷及图像技术基本理论 | 第21-31页 |
·混凝土外观缺陷分类 | 第21-23页 |
·图像技术基本理论 | 第23-30页 |
·数字图像 | 第23-24页 |
·图像增强 | 第24-25页 |
·边缘检测 | 第25-26页 |
·图像几何变换 | 第26-28页 |
·图像分割 | 第28页 |
·图像的形态学操作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混凝土表面裂缝检测 | 第31-42页 |
·概述 | 第31页 |
·裂缝图像的分析方法 | 第31-39页 |
·采集裂缝图像 | 第32-33页 |
·将RGB 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 | 第33页 |
·图像的修正和标定 | 第33-34页 |
·图像对比度增强 | 第34-35页 |
·图像的滤波平滑 | 第35-36页 |
·图像阀值分割 | 第36-37页 |
·消除孤立点或孤立块 | 第37页 |
·计算最大裂缝宽度 | 第37-39页 |
·程序实现及试验验证 | 第39-41页 |
·程序实现 | 第39页 |
·试验验证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混凝土表面色差检测与评定 | 第42-50页 |
·概述 | 第42页 |
·人眼识别色差的影响因子分析 | 第42-44页 |
·拍摄条件对标准差的影响分析 | 第44-46页 |
·色差图像的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采集色差图像 | 第46页 |
·RGB 图像转化为灰度图像 | 第46-47页 |
·计算灰度图像标准差 | 第47页 |
·色差评价体系 | 第47-48页 |
·程序实现及对比试验 | 第48-49页 |
·程序实现 | 第48页 |
·对比试验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混凝土表面气孔、孔洞检测 | 第50-70页 |
·概述 | 第50页 |
·气孔、孔洞图像分析方法 | 第50-59页 |
·气孔、孔洞的图像特征 | 第51-52页 |
·图像滤波平滑 | 第52-53页 |
·图像边缘检测 | 第53-55页 |
·图像形态学操作 | 第55-58页 |
·缺陷定量统计 | 第58-59页 |
·气孔、孔洞图像试验研究 | 第59-63页 |
·检测效果评价指标 | 第59-60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3页 |
·评价指标 | 第63页 |
·影响因子及优缺点分析 | 第63-69页 |
·CANNY 算子的阀值对识别的影响 | 第64-65页 |
·结构元素的边长对识别的影响 | 第65-68页 |
·优缺点分析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混凝土桥梁外观质量评价体系 | 第70-79页 |
·概述 | 第70页 |
·评估方法和内容 | 第70页 |
·评估等级的确定 | 第70-71页 |
·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71-72页 |
·图像取样原则 | 第72页 |
·拍摄条件 | 第72页 |
·取样原则 | 第72页 |
·外观质量评估的指标等级 | 第72-74页 |
·裂缝评估指标的隶属度 | 第72-73页 |
·色差评估指标的隶属度 | 第73页 |
·气孔评估指标的隶属度 | 第73-74页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74-75页 |
·第一级评估各构件权向量 | 第74-75页 |
·第二级评估各构件权值向量 | 第75页 |
·试验研究 | 第75-77页 |
·试验准备 | 第75-77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