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1页 |
附表索引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及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理论基础 | 第20-27页 |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20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0-22页 |
·基本理论 | 第20-21页 |
·中小企业信贷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 | 第21-22页 |
·银企关系理论 | 第22-26页 |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2-24页 |
·制度观理论 | 第24-25页 |
·契约理论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 | 第27-39页 |
·信贷可得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7-28页 |
·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 | 第28-37页 |
·企业自身特征因素的作用机理 | 第28-29页 |
·信贷合约特征因素的作用机理 | 第29-36页 |
·逆向选择模型 | 第30-33页 |
·道德风险模型 | 第33-36页 |
·银企关系特征因素的作用机理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9-52页 |
·模型假定 | 第39页 |
·数据来源及变量选取 | 第39-42页 |
·被解释变量 Ln(SMEL)的选取 | 第39-40页 |
·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40-42页 |
·各影响因素基本统计分析 | 第42-45页 |
·计量模型的建立 | 第45-46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6-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提高中小企业信贷可得性的对策建议 | 第52-56页 |
·鼓励中小企业规范财务制度 | 第52-53页 |
·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信贷融资的贷款技术 | 第53-55页 |
·健全信用评分技术及信息共享机制 | 第53-54页 |
·鼓励中小银行加强与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 第54-55页 |
·订立使银企双方“双赢”的信贷合约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A | 第62-64页 |
附录 B | 第64-67页 |
附录 C | 第67-68页 |
附录 D | 第68-69页 |
附录 E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