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坦克保障性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坦克保障性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13-14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4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4-1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安排及结构 | 第15-17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论文的篇章结构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坦克保障性评估理论研究 | 第17-35页 |
·坦克保障性 | 第17-23页 |
·坦克保障性定义 | 第17-18页 |
·坦克保障性与可靠性、维修性的关系 | 第18-19页 |
·坦克保障性参数 | 第19-23页 |
·坦克保障性评估 | 第23-28页 |
·坦克保障性评估的目的与种类 | 第23-25页 |
·坦克保障性评估准则与规划 | 第25-26页 |
·坦克保障性试验 | 第26-28页 |
·坦克保障性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 第28-34页 |
·评估的基本概念 | 第28页 |
·坦克保障性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28-29页 |
·常用评估方法及适用性分析 | 第29-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坦克保障性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 第35-49页 |
·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理论 | 第35-40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思路 | 第35-36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内容 | 第36页 |
·指标体系构建的过程 | 第36-38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要求 | 第38-40页 |
·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及简化 | 第40-43页 |
·指标体系建立方法 | 第40-42页 |
·指标体系的简化 | 第42-43页 |
·坦克保障性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43-48页 |
·坦克保障性评估指标体系分析 | 第43-44页 |
·坦克保障性评估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评估指标的含义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于GAHM 的坦克保障性评估过程与模型研究 | 第49-61页 |
·坦克保障性评估方法 | 第49-55页 |
·评估方法的确定 | 第49-50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50-52页 |
·进行决策评估 | 第52-55页 |
·坦克保障性评估模型的建立 | 第55-60页 |
·确定坦克保障性评估的目标 | 第55-56页 |
·选定坦克保障性的基本指标集 | 第56-58页 |
·建立坦克保障性评估模型 | 第58-59页 |
·对坦克保障性评估模型的验证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坦克保障性评估应用分析 | 第61-75页 |
·坦克保障性指标权重确定 | 第61-68页 |
·一级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1页 |
·二级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1-62页 |
·三级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2-65页 |
·层次总排序 | 第65-68页 |
·运用灰色决策分析法进行评估 | 第68-73页 |
·确定评估值矩阵 | 第68页 |
·确定评估灰类 | 第68-70页 |
·计算灰色评估系数 | 第70-71页 |
·计算灰色评估向量及矩阵 | 第71页 |
·进行不同评估指标的评估 | 第71-72页 |
·进行综合评估 | 第72-73页 |
·评估结果分析 | 第73页 |
·对坦克使用管理的建议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论文研究总结 | 第75页 |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75-76页 |
·进一步展望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附录A 坦克出车前准备的使用保障工作示例 | 第82-83页 |
附录B 坦克行驶间隙检查的使用保障工作示例 | 第83-84页 |
附录C 坦克回场后的使用保障工作示例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