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40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6-19页 |
第二节 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进展 | 第19-34页 |
一 凋亡 | 第19-29页 |
二 胀亡 | 第29-31页 |
三 凋亡、胀亡与坏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 第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0页 |
第二章 OEL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 第40-61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0-42页 |
·细胞株 | 第40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40-41页 |
·试剂配制 | 第41-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2-47页 |
·细胞复苏及培养 | 第42-43页 |
·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 | 第43页 |
·细胞形态学观察 | 第43页 |
·凋亡的检测 | 第43-44页 |
·线粒体膜电势的检测 | 第44页 |
·细胞全蛋白的提取 | 第44页 |
·分离线粒体,细胞核和细胞液 | 第44-45页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45-47页 |
·活性氧检测 | 第4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7-55页 |
·MTT实验结果 | 第47-49页 |
·OEL诱导MCF-7细胞核的形态变化 | 第49页 |
·OEL诱导MCF-7细胞凋亡率的检测 | 第49-51页 |
·OEL对线粒体的影响 | 第51页 |
·OEL对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 | 第51-53页 |
·OEL对MCF-7细胞内活性氧(ROS)的影响 | 第53-55页 |
4 讨论 | 第55-56页 |
5 小结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第三章 FLUOPSIN C诱导乳腺癌细胞胀亡的机制研究 | 第61-85页 |
1 实验材料 | 第61-63页 |
·细胞株 | 第61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61-62页 |
·试剂配制 | 第62页 |
·实验仪器 | 第62-6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3-67页 |
·细胞复苏及培养 | 第63-64页 |
·MTT法检测药物的细胞毒性 | 第64页 |
·活细胞实时观察 | 第64页 |
·PI染色分析 | 第64页 |
·LDH检测 | 第64-65页 |
·A260检测 | 第65页 |
·免疫荧光分析细胞骨架蛋白 | 第65-66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66页 |
·细胞内ATP水平检测 | 第66-67页 |
·活性氧水平的检测 | 第67页 |
·线粒体膜电势的检测 | 第6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67-80页 |
·MTT实验结果 | 第67-70页 |
·Fluopsin C诱导乳腺癌细胞MCF-7和MD-MBA-231死亡的形态变化 | 第70-72页 |
·PI的染色分析 | 第72-74页 |
·LDH检测分析 | 第74-75页 |
·OD_(260)的吸收检测 | 第75-76页 |
·Fluopsin C对细胞骨架的影响 | 第76-78页 |
·Fluopsin C对ATP水平的影响 | 第78页 |
·Fluopsin C对ROS水平的影响 | 第78-79页 |
·Fluopsin C对线粒体膜电势的影响 | 第79-80页 |
4 讨论 | 第80-82页 |
5 小结 | 第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6-8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