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嘧啶类和二苯甲酮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目录 | 第1-6页 |
CONTENT | 第6-8页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9页 |
第二章 新型嘧啶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19-39页 |
·立项背景和依据 | 第19-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4页 |
·胺类目标衍生物 | 第22-23页 |
·醚类目标衍生物 | 第23页 |
·酯类目标衍生物 | 第23-24页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24-25页 |
·实验部分 | 第25-36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7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步骤及谱图数据 | 第27-32页 |
·体外杀真菌活性试验 | 第32-36页 |
·实验方法和步骤 | 第32-33页 |
·实验结果 | 第33-36页 |
·构效关系分析 | 第36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36-39页 |
第三章 新型二苯甲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 | 第39-59页 |
·立项背景和依据 | 第39-4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3页 |
·氟吗啉类似物 | 第41-42页 |
·苯菌酮类似物 | 第42页 |
·酯类二苯甲酮衍生物 | 第42-43页 |
·研究结果与讨论 | 第43页 |
·实验部分 | 第43-57页 |
·实验仪器 | 第43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步骤与谱图数据 | 第44-51页 |
·体外活性试验 | 第51-57页 |
·抗植物病原菌活性试验结果 | 第52-55页 |
·抗海洋弧菌活性试验结果 | 第55-56页 |
·构效关系讨论 | 第56-57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9页 |
附图 | 第69-91页 |
致谢 | 第91-9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专利 | 第93-9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