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9页 |
1 赋的流变 | 第9-22页 |
·赋的起源 | 第9-11页 |
·赋字释义 | 第9页 |
·整体特征 | 第9-11页 |
·赋的流变 | 第11-22页 |
·先秦赋 | 第11-13页 |
·两汉赋 | 第13-15页 |
·魏晋文学自觉带来赋的新变 | 第15-17页 |
·宋齐赋的发展状况 | 第17-22页 |
2 鲍照赋的内容 | 第22-37页 |
·抒情赋 | 第22-25页 |
·抚今追昔的感事伤时 | 第22-23页 |
·参透苦乐的壮志沉寂 | 第23-24页 |
·凄怆伤心的悼亡之痛 | 第24-25页 |
·咏物赋 | 第25-37页 |
·高洁人格的真切写照 | 第26-27页 |
·建功立业的殷殷热望 | 第27-28页 |
·仕途坎坷的感慨悲伤 | 第28-31页 |
·洞悉世事的放达淡然 | 第31-33页 |
·苍茫时空的人生感叹 | 第33-37页 |
3 鲍照赋的艺术特色 | 第37-52页 |
·语言特色 | 第37-43页 |
·奇 | 第37-39页 |
·丽 | 第39-43页 |
·形式美与抒情美的结合 | 第43-47页 |
·形式华美、雕藻至极 | 第43-45页 |
·骨气劲健、深情蕴藉 | 第45-47页 |
·鲍照与谢灵运、颜延之的对比 | 第47-52页 |
·颜、谢、鲍精神内核的异同 | 第47-49页 |
·颜、谢、鲍赋作的相通之处 | 第49-50页 |
·颜、谢、鲍赋作的不同之处 | 第50-52页 |
4 鲍照赋的地位影响 | 第52-55页 |
·鲍照赋的历史地位 | 第52-53页 |
·鲍照赋对南朝文风的突破 | 第52-53页 |
·鲍照赋在赋史上的地位 | 第53页 |
·鲍照赋的影响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