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10页 |
| ABSTRACT | 第10-15页 |
| 英文缩写词表 | 第15-1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6页 |
| ·引言 | 第17页 |
| ·金纳米粒在药物与基因传递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金纳米粒在诊断与成像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 ·金纳米粒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20-26页 |
| ·光学生物传感器 | 第20-21页 |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 第21-22页 |
| ·压电生物传感器 | 第22页 |
| ·适配体传感器 | 第22-26页 |
| ·金纳米粒在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 | 第26-36页 |
| ·鲁米诺化学发光体系 | 第26-28页 |
| ·金纳米粒作为放大标记物的化学发光分析 | 第28-31页 |
| ·金纳米粒催化的鲁米诺化学发光分析 | 第31-36页 |
|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6页 |
| 第二章 基于金纳米粒的适配体体系用于IgE的分析 | 第46-69页 |
| 摘要 | 第46页 |
| ·引言 | 第46-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 ·仪器设备 | 第48-49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49-50页 |
| ·Apt-AuNPs复合物的制备 | 第50页 |
| ·CL检测步骤 | 第50-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62页 |
| ·实验原理 | 第51-53页 |
| ·反应参数优化 | 第53-57页 |
| ·含量测定 | 第57-60页 |
| ·专属性分析 | 第60-61页 |
| ·与免疫比浊法比较 | 第61-62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 第三章 基于适配体-金纳米粒识别检测的血小板衍生化生长因子化学发光分析新技术 | 第69-83页 |
| 摘要 | 第69页 |
| ·引言 | 第69-71页 |
| ·实验部分 | 第71-73页 |
| ·仪器设备 | 第71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71-72页 |
| ·制备适配体金纳米粒复合物 | 第72页 |
| ·CL检测的一般步骤 | 第72-73页 |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73-79页 |
| ·实验原理 | 第73页 |
|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73-77页 |
| ·含量测定 | 第77-78页 |
| ·专属性试验 | 第78-79页 |
| ·结论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 第四章 基于核酸外切酶辅助循环放大的高灵敏化学发光传感器 | 第83-101页 |
| 摘要 | 第83页 |
| ·引言 | 第83-85页 |
| ·实验部分 | 第85-87页 |
| ·仪器设备 | 第85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85-86页 |
| ·金纳米探针的制备 | 第86-87页 |
| ·CL检测操作步骤 | 第8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7-95页 |
| ·实验原理 | 第87-89页 |
| ·反应参数优化 | 第89-92页 |
| ·腺苷的含量测定 | 第92-95页 |
| ·专属性试验 | 第95页 |
| ·结论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101页 |
| 第五章 基于分子信标-金纳米粒的端粒酶活性化学发光放大检测技术 | 第101-120页 |
| 摘要 | 第101页 |
| ·引言 | 第101-103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3-106页 |
| ·仪器设备 | 第103页 |
| ·试剂与材料 | 第103-105页 |
| ·细胞培养与端粒酶提取液制备 | 第105-106页 |
| ·基于MB-AuNPs的端粒酶活性CL检测 | 第10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15页 |
| ·实验原理 | 第106-107页 |
| ·影响CL信号强度的因素研究 | 第107-112页 |
| ·含量测定 | 第112-115页 |
| ·基于MB-AuNPs的目标DNA序列CL测定 | 第112-113页 |
| ·基于MB-AuNPs的端粒酶活性CL测定 | 第113-115页 |
| ·结论 | 第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 科研成果 | 第122-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