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各种类型园林论文

汉阳陵生态修复过程中景观要素表达形式的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12页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0页
   ·研究综述第10-11页
   ·研究方法第11页
   ·研究特色第11页
     ·研究方法特色第11页
     ·研究体例特色第11页
   ·论文结构第11-12页
第二章 汉代造园的概况第12-22页
   ·汉代造园的历史文化背景分析第12-16页
     ·秦代社会与造园概况第13-14页
     ·汉代社会与造园概况第14-16页
   ·汉代园林要素表达形式探究第16-21页
     ·地形及山石要素的表达形式第16-18页
     ·水景要素的表达形式第18-19页
     ·建筑要素的表达形式第19-20页
     ·植物要素的表达形式第20-21页
   ·汉代园林对中国园林发展的影响第21-22页
第三章 汉阳陵概况第22-27页
   ·地理位置第22-23页
   ·历史回顾第23-24页
   ·陵园布局第24-27页
第四章 汉阳陵大遗址保护规划第27-34页
   ·汉阳陵大遗址保护规划定位第27-29页
     ·“遗址的”第28-29页
     ·“景观的”第29页
     ·“公共的”第29页
   ·汉阳陵大遗址保护规划的原则第29-30页
   ·汉阳陵遗址保护展示的方式第30-34页
     ·原状展示第30页
     ·馆场展示第30-31页
     ·标识展示第31-32页
     ·基址复原展示第32页
     ·原状复原展示第32-33页
     ·模拟和虚拟复原展示第33-34页
第五章 汉阳陵生态修复景观规划第34-39页
   ·汉阳陵生态修复定位第34页
   ·汉阳陵生态修复景观规划理念——感悟历史、延续文脉第34页
   ·汉阳陵生态修复景观规划的原则第34-35页
     ·保护与建设并重,建设服从保护的原则第34-35页
     ·延续历史文脉,突出历史文化背景的原则第35页
     ·强化地域观念的原则第35页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第35页
     ·整体性、统一性原则第35页
     ·人性化原则第35页
     ·个性化原则第35页
   ·汉阳陵生态修复景观规划总体布局第35-39页
     ·帝陵景区第36页
     ·后陵景区第36-37页
     ·草坪游憩区第37页
     ·民俗生态区第37页
     ·陈列展示区第37页
     ·遗址展示区第37页
     ·模拟考古区第37页
     ·汉代军体演练区第37页
     ·花圃(苗木培育区)第37-38页
     ·汉文化街区第38-39页
第六章 汉阳陵生态修复规划中景观要素的表达第39-52页
   ·汉阳陵地形景观要素的表达第40-41页
   ·汉阳陵山石景观要素的表达第41-42页
   ·汉阳陵水体景观要素的表达第42-43页
   ·汉阳陵建筑与小品景观要素的表达第43-47页
   ·汉阳陵植物景观要素的表达第47-52页
第七章 结论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附录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作者简介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ITS和trnL-F序列对青藏高原棘豆属植物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下一篇:潍坊市河流生态湿地规划建设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