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跨区域治理的制度设计研究—新制度主义的视角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导论第10-24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选题背景第10页
     ·选题意义第10-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3页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第13-15页
   ·研究对象与主要概念的界定第15-21页
     ·研究范围第15-16页
     ·主要概念第16-21页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第21-24页
     ·主要理论资源:治理理论与制度理论第21-22页
     ·研究方式——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第22页
     ·技术性方法——案例分析法与文献分析法第22页
     ·论文基本框架第22-24页
第二章 新制度主义理论沿革及在中国跨区域治理中的运用价值第24-36页
   ·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发展沿革第24-32页
     ·国外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第24-27页
     ·新制度主义理论在国内的兴起与运用第27-31页
     ·我国对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发展第31-32页
   ·新制度主义对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跨区域治理的理论价值第32-36页
     ·新制度主义强调制度模式在跨区域治理的主导作用第32-33页
     ·新制度主义能够解释地方制度的断裂与跨区域治理制度的创新第33-34页
     ·新制度主义的制度厚度理论为跨区域地方治理提供分析途径第34-36页
第三章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跨区域治理的制度缺失第36-46页
   ·地方政府跨区域治理的制度设计主体层面第36-39页
     ·科层结构与党政结构下地方政府的权力缺位第36-37页
     ·非政府组织、经济组织、其他地方组织的发展不足第37-38页
     ·地方权力主体目标选择的非理性第38-39页
   ·地方政府跨区域治理的制度设计内容层面第39-44页
     ·地方政府间合作制度的内容不完善第39-42页
     ·地方政府跨区域治理制度对既有制度的惯性依赖第42-44页
   ·在制度运行中因缺乏监督导致制度运行结果与制度目标脱轨第44-46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跨区域治理的制度创新第46-56页
   ·制度制定的行为体方面第46-49页
     ·行为体角色的多元化第46-47页
     ·确定政府的指导地位,并突出地方政府的话语权第47-48页
     ·在治理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鼓励参与者的理性博弈第48-49页
   ·制度设计的内容方面第49-53页
     ·制度设计中的组织因素第49-51页
     ·制度设计内容的法制化第51-52页
     ·制度中的意识形态因素第52-53页
   ·制度实施的监督与反馈第53-56页
     ·保障制度实施的反向激励(惩罚措施)第53-54页
     ·保障制度实施的正向激励(制度性补给)第54-56页
第五章 总结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闻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63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体育竞赛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研究
下一篇:济南市初级中学田径课余训练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