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规范性视角探析国家间信任的建构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绪论 | 第8-12页 |
| 1 国家间信任困境与建构国家间信任的作用 | 第12-18页 |
| ·国家间信任困境 | 第12-15页 |
| ·国家间信任困境的定义 | 第12-14页 |
| ·国家间信任困境的特征与危害 | 第14-15页 |
| ·建构国家间信任的作用 | 第15-18页 |
| ·国家间信任结果的激励 | 第15-16页 |
| ·国家间交往模式的转变 | 第16-17页 |
| ·融入世界的需要 | 第17-18页 |
| 2 解构国家间信任 | 第18-25页 |
| ·国家间信任的三种意象 | 第18-21页 |
| ·类属意象 | 第18-19页 |
| ·互动意象 | 第19-20页 |
| ·体系意象 | 第20-21页 |
| ·国家间信任的三种内化 | 第21-25页 |
| ·内化的第一等级:能力 | 第21-22页 |
| ·内化的第二等级:代价 | 第22-23页 |
| ·内化的第三等级:认同 | 第23-25页 |
| 3 建构国家间信任的三个维度 | 第25-38页 |
| ·建构类属信任维度 | 第25-29页 |
| ·影响类属信任的因素 | 第25-28页 |
| ·建构路径:国家属性鲜明化与类属间接近化的平衡 | 第28-29页 |
| ·建构过程信任维度 | 第29-33页 |
| ·影响过程信任的因素 | 第29-31页 |
| ·建构路径:互惠认知和交往理性 | 第31-33页 |
| ·建构体系信任维度 | 第33-38页 |
| ·影响体系信任的因素 | 第33-35页 |
| ·建构路径:信任机制与文化衔接 | 第35-38页 |
| 结语 关于建构国家间信任理论的几点思考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