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饲料作物、牧草论文

绿洲区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种群特征和第一性生产力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前言第13-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0页
   ·生物量动态的研究第14页
   ·植株生长情况第14-15页
   ·种群结构第15页
   ·最适刈割期的确定第15页
   ·产草量和品质的问题第15-16页
   ·最适混播种子比例第16页
   ·对后作植物生长的影响第16页
   ·土壤的变化第16-17页
   ·国内外对影响草地长期利用即影响草地群落时间稳定性的因子的研究第17页
   ·层次分析法在草地资源中的应用第17-20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3页
   ·试验地概况第20页
   ·试验材料名称及来源第20页
   ·试验设计第20-21页
   ·内容及方法第21-23页
     ·物候期第21页
     ·植株高度第21页
     ·生长速率第21页
     ·茎叶比第21页
     ·地上生物量第21页
     ·地下生物量第21页
     ·刈割期的确定第21页
     ·粗蛋白含量(CP)、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测定第21-22页
     ·土壤肥力第22-23页
第三章 试验结果及分析第23-46页
   ·物候期调查情况第23页
   ·生长速率第23-24页
   ·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草地干物质产量的影响第24-28页
     ·不同处理间草地牧草产量比较第24-25页
     ·对混播草地牧草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第25-26页
     ·刈割期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第26-27页
     ·混播比例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第27页
     ·混播比例和刈割期的互作效应对混播草地牧草产量的影响第27-28页
   ·刈割期和混播比例对混播草地牧草品质的影响第28-33页
     ·对混播草地牧草粗蛋白含量动态的影响第28-29页
     ·对混播草地牧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动态的影响第29-30页
     ·对混播草地牧草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动态的影响第30-31页
     ·刈割期与混播比例互作效应对牧草品质的影响第31-33页
   ·混播比例和刈割期对牧草茎叶比的影响第33-34页
   ·土壤主要养分动态变化第34-39页
     ·相关系数分析第35-37页
     ·通径分析第37-39页
   ·混播草地的种间竞争力和种间竞争率第39-40页
   ·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优化组合的综合评价第40-46页
     ·对试验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第40页
     ·选择评价的指标第40页
     ·评价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针对总目标进行评价第41-46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46-48页
   ·结论第46-47页
   ·讨论第47-48页
创新点第48-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4-55页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转抗逆基因棉花功能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下一篇:棉花黄萎病高光谱特征及其光谱诊断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