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规划、勘测与设计论文--线路设计论文--交叉口及其设计论文

高速公路匝道设计的三维建模及应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9页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4页
   ·KMRTDS视景仿真系统第14-16页
     ·早期培训型驾驶模拟器视景仿真系统第15页
     ·虚拟视景设计软件VSDesign第15-16页
     ·道路视景中的三维建模第16页
     ·高速公路视景数据的快速生成第16页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论文的安排第17-19页
第二章 三维实体建模基本理论介绍第19-25页
   ·道路设计三维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9-20页
   ·实体三维建模方法概述第20-22页
     ·线框建模第20页
     ·表面建模第20页
     ·实体建模第20-21页
     ·特征建模第21页
     ·参数化建模第21-22页
   ·三维建模软件的选择第22-23页
   ·本章小结第23-25页
第三章 高速公路匝道参数化建模第25-51页
   ·匝道平面线形设计的基本方法第25-27页
     ·积木法第25页
     ·模式法第25-26页
     ·线元法和控制线元法第26页
     ·曲线位移法第26页
     ·基于约束的平面线形设计法第26-27页
   ·匝道建模方法及基本流程图第27-28页
   ·匝道平面线形第28-37页
     ·匝道平面线形基本线形要素的计算第28-32页
     ·几种常见匝道形式中桩坐标计算方法第32-36页
     ·匝道平面线形边桩坐标计算第36-37页
   ·匝道纵断面线形第37-39页
   ·匝道横断面设计计算第39-40页
     ·匝道横断面第39-40页
     ·匝道横断面建模第40页
   ·匝道超高及其缓和段第40-42页
     ·超高坡度第40页
     ·分、合流点附近匝道超高及过渡方式第40-41页
     ·超高缓和段第41-42页
   ·道口第42-44页
     ·变速车道第42-43页
     ·渐变段第43页
     ·三角地带第43-44页
     ·道口虚拟视景生成第44页
   ·匝道标志标线的建模第44-47页
     ·匝道标志标线第44页
     ·匝道标志标线建模方法第44-45页
     ·匝道标志标线MultiGen Creator三维几何建模第45页
     ·匝道标志标线纹理第45-47页
   ·匝道程序设计主要界面显示第47-49页
   ·匝道建模成果第49页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驾驶模拟系统视景数据的模块化第51-65页
   ·模块化概述第51-54页
     ·模块和模块化的概念第51-52页
     ·模块化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52-53页
     ·模块化设计的关键步骤第53-54页
   ·KMRTDS视景数据模块化思想第54页
   ·KMRTDS视景数据模块化分解第54-56页
   ·KMRTDS视景数据模块化组合的关键理论第56-58页
     ·平移变换第56页
     ·旋转变换第56-57页
     ·组合变换第57-58页
   ·KMRTDS视景数据模块化程序设计第58-60页
   ·KMRTDS视景数据模块化程序流程第60页
   ·KMRTDS视景数据模块化的应用第60-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高速公路匝道虚拟场景的建模应用第65-81页
   ·匝道分流区车辆的运行特性第66页
   ·基于运行车速的直接式减速车道长度的计算第66-70页
     ·减速车道长度的定义第66-67页
     ·运行车速第67页
     ·计算方法第67-69页
     ·基于运行车速的安丰营出口减速车道长度的确定第69-70页
   ·安丰营出口减速车道长度合理性比较试验第70-79页
     ·试验内容第70-71页
     ·数据分析第71-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六章 结论第81-83页
   ·本论文完成的工作第81页
   ·本论文的进一步研究方向第81-83页
致谢第83-85页
参考文献第85-89页
附录第89-93页
 附录A: SAFETY EVALUATION PROCESS FOR SAMPLE ROAD第89-91页
 附录B: 驾驶员对安丰营驶出匝道变速车道的驾驶感受第91-92页
 附录C: 受试人员信息表第92-93页
 附录D: 驾驶员对安丰营直接式减速车道的驾驶感受调查表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下长大隧洞施工通风方法研究
下一篇:基于VISSIM的驾驶模拟系统交通流仿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