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保险受益权的相关概念 | 第12-24页 |
第一节 保险受益人 | 第12-20页 |
一、保险受益人概念的界定 | 第12-13页 |
二、保险受益人的分类 | 第13-16页 |
三、与保险受益人相似概念的比较 | 第16-18页 |
四、保险受益人的指定 | 第18-20页 |
第二节 保险受益权 | 第20-23页 |
一、保险受益权的权源 | 第20-21页 |
二、保险受益权与期待权 | 第21-22页 |
三、保险受益权与继承权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保险受益权的丧失 | 第23-24页 |
第二章 丧失保险受益权条款的价值取向 | 第24-26页 |
第一节 从保险事故的道德风险防范来看 | 第24-25页 |
第二节 从寿险的目的和公共政策来看 | 第25-26页 |
第三节 从保险制度的功能来看 | 第26页 |
第三章 丧失保险受益权条款的法律问题 | 第26-40页 |
第一节 各国“受益人丧失受益权”条款的立法体例 | 第26-29页 |
一、“清除受益人说” | 第26-27页 |
二、“受益人为一人时的绝对免责说” | 第27页 |
三、“绝对免责说” | 第27页 |
四、“仅对受益人免责说” | 第27页 |
五、各种立法例之比较评析 | 第27-28页 |
六、笔者见解 | 第28-29页 |
第二节 我国《保险法》“受益人丧失受益权”条款的演变 | 第29-33页 |
一、旧《保险法》对“受益人丧失受益权”条款的规定及缺陷 | 第29-30页 |
二、新《保险法》对“受益人丧失受益权”条款的规定及缺陷 | 第30-33页 |
第三节 “受益人丧失受益权”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 第33-37页 |
一、适用主体 | 第33-34页 |
二、对“故意”的理解和适用 | 第34-36页 |
三、受益人丧失受益权后保险金的给付 | 第36-37页 |
第四章“受益人丧失受益权”条款的进一步完善建议 | 第37-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45页 |
后记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