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3页 |
·岩溶及空区顶板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地基极限承载力研究现状 | 第16-22页 |
·主要存在问题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岩溶及空区上方地基极限承载力极限分析方法 | 第24-65页 |
·概述 | 第24页 |
·极限分析理论 | 第24-32页 |
·理想弹塑性和小变形假设 | 第24-25页 |
·Drucker公设及其推论—屈服面外凸和正交流动法则 | 第25-26页 |
·屈服准则与流动法则 | 第26-27页 |
·虚功原理和虚功率原理 | 第27-30页 |
·极限分析的上限定理 | 第30页 |
·速度间断线上内能耗散功率计算 | 第30-32页 |
·岩溶及空区上方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的极限分析上限法 | 第32-52页 |
·上限法的计算步骤 | 第32页 |
·破坏模式(速度场)的构造 | 第32-34页 |
·上限解的数学优化模型 | 第34-35页 |
·空洞上方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计算 | 第35-52页 |
·空洞上方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算例分析 | 第52-63页 |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算例 | 第52-55页 |
·空洞上方条形基础地基破坏模式的演变 | 第55-57页 |
·地基承载力与空洞顶板厚度的关系 | 第57-58页 |
·地基承载力与空洞大小的关系 | 第58-59页 |
·自重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 第59-60页 |
·粘聚力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三章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结构力学分析方法 | 第65-83页 |
·概述 | 第65页 |
·半定量的评价方法 | 第65-68页 |
·结构力学方法 | 第68-75页 |
·单一空洞影响分析 | 第70-73页 |
·复合空洞影响分析 | 第73-75页 |
·空洞地基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75-81页 |
·稳定性分析流程 | 第76-77页 |
·岩体1条件下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77-78页 |
·岩体2条件下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79页 |
·岩体3条件下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79-81页 |
·容许最大空洞跨度分析 | 第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岩溶及空区上方桩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 第83-112页 |
·概述 | 第83-84页 |
·有限元方法 | 第84-89页 |
·ABAQUS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85页 |
·有限元分析D-P模型简介 | 第85-89页 |
·桩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89-101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89-91页 |
·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91-92页 |
·霍克-布朗方法 | 第92-96页 |
·计算工况的确定 | 第96-98页 |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 第98-101页 |
·地基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101-111页 |
·空洞高度对于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102-104页 |
·空洞跨度对于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104-106页 |
·空洞顶板厚度对于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不同岩性条件下承载力分析 | 第107-110页 |
·桩基穿过多层空洞时的顶板安全厚度分析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第五章 岩溶及空区上方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有限元分析 | 第112-122页 |
·概述 | 第112页 |
·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分析 | 第112-117页 |
·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12-113页 |
·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113-114页 |
·计算工况的确定 | 第114-115页 |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 | 第115页 |
·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 | 第115-117页 |
·地基极限承载力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 第117-120页 |
·空洞跨度对于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空洞顶板厚度对于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空洞的临界深度 | 第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岩溶及空区上方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的确定 | 第122-155页 |
·概述 | 第122-123页 |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案 | 第123-125页 |
·计算模型 | 第123-124页 |
·计算参数的选择 | 第124-125页 |
·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的确定方法 | 第125-129页 |
·承载力系数的计算方法 | 第125-127页 |
·计算结果与实测的对比 | 第127-129页 |
·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的确定结果 | 第129-153页 |
·空洞位于条形基础正下方 | 第129-136页 |
·空洞位于条形基础一侧 | 第136-153页 |
·本章小结 | 第153-15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55-158页 |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 | 第155-15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6页 |
·存在的问题及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6-158页 |
参考文献 | 第158-164页 |
致谢 | 第164-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