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第1章 概述 | 第8-19页 |
·地下工程体系的组成及结构形式 | 第8-11页 |
·地下工程计算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 第11-15页 |
·地下工程计算的力学模型 | 第15-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2章 连续介质力学的计算方法 | 第19-29页 |
·地下工程的解析计算法 | 第20-23页 |
·数值分析方法 | 第23-29页 |
第3章 地下工程开挖力学效应的模拟方法 | 第29-32页 |
·二次应力场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 第29页 |
·模拟方法 | 第29-32页 |
第4章 围岩分类与锚喷支护体系的组成 | 第32-42页 |
·地下工程的围岩分级(分类) | 第32-36页 |
·锚喷支护的组成及力学作用 | 第36-42页 |
第5章 工程实例分析 | 第42-93页 |
·工程概况 | 第42-47页 |
·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47-55页 |
·计算结果分析及对比 | 第55-90页 |
·采场稳定性分析 | 第90-93页 |
第6章 锚索的支护效果评价 | 第93-96页 |
·锚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 | 第93-94页 |
·有关锚索支护上部中段可行性的探讨 | 第94-9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