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网论文--专用通信网论文--电力通信网论文

电力线通信(PLC)计算机网络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第一章 引言第1-25页
   ·PLC网络技术的研究动机和意义第13页
   ·PLC网络技术发展现状第13-20页
     ·国外传统PLC技术分析第13-15页
     ·国外高速PLC技术分析第15-19页
     ·国内PLC技术研究现状第19-20页
   ·PLC网络技术的主要优势第20-21页
   ·PLC网络关键技术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第21-22页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第22-24页
   ·论文章节安排第24-25页
第二章 PLC网络信道噪声特性分析及LLC层数据帧长度理论研究第25-40页
   ·低压电力线上的噪声特性分析第25-29页
     ·低压电力线上噪声的周期性第26-27页
     ·低压电力线上噪声的随机性第27页
     ·低压电力线上噪声的多变性第27-28页
     ·低压电力线上噪声特性总结第28-29页
   ·最优数据帧长度研究第29-38页
     ·非周期性脉冲干扰对传输信道的影响第29-31页
     ·最优数据帧长度数学模型推导第31-32页
     ·最优数据帧长度仿真求解第32-38页
   ·相关工作第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PLC网络MAC层信道吞吐量理论研究第40-70页
   ·H协议框架第40-50页
     ·CSMA/CD总线网络和令牌总线网络协议的特点第40-42页
     ·高速无线局域网MAC协议第42-43页
     ·HFC网络第43-44页
     ·H协议的思考点第44-45页
     ·H协议模型第45-47页
     ·数据格式第47页
     ·差错处理第47-48页
     ·H协议的特点第48页
     ·协议性能分析概述第48-50页
   ·上行信道吞吐量分析第50-60页
     ·马尔可夫过程基本原理第50-55页
     ·H协议的马尔可夫模型第55-58页
     ·系统参数对信道吞吐量的影响第58-60页
   ·Polling方式性能分析数学模型第60-66页
     ·POLLING方式吞吐量分析第61-62页
     ·POLLING方式平均延时分析第62-64页
     ·性能分析第64-66页
   ·相关工作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四章 PLC网络技术实施第70-104页
   ·PLC网络技术实施总体框架第70-72页
     ·PLC网络实施实例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功能第70-71页
     ·PLC网络实施实例的系统规模第71-72页
   ·电力线传输介质信道特性分析第72-85页
     ·输入阻抗计算第72-81页
     ·高频信号的衰减分析第81-85页
   ·调制技术分析第85-94页
     ·几种常用调制技术第85-89页
     ·扩频通信第89-90页
     ·OFDM调制技术第90-94页
   ·PLC网络物理层设计要点第94-100页
     ·电力线信道特性总结及设计中的措施第94-95页
     ·调制技术总结及调制方式选择第95-97页
     ·PLC网络芯片设计概要第97-100页
   ·AN公司PLC网络芯片简介第100-102页
     ·PLC网络适配器的操作第101页
     ·PLC网络的帧格式第101-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4页
第五章 实例PLC网络网卡驱动程序设计第104-119页
   ·Windows平台网络体系结构与NDIS规范第104-107页
     ·Windows平台网络体系结构第104-106页
     ·NDIS规范第106-107页
   ·网卡驱动程序及其设计要求第107-111页
     ·网卡驱动程序的作用机理及地位第107页
     ·网卡驱动程序的类型第107-108页
     ·网卡驱动程序的结构和设计要点第108-111页
   ·Windows平台中的通信管理方法与VCOMM第111-113页
     ·Windows平台中的通信体系结构第111-112页
     ·端口访问方法与VCOMM第112页
     ·VCOMM的客户第112-113页
   ·PLC网络适配器网络驱动程序的实现第113-118页
     ·PLC网络适配器驱动程序的设计思想第113-114页
     ·PLC网络适配器驱动程序软件模块第114-115页
     ·主要数据结构与算法流程图第115-118页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六章 实例PLC网络到以太网访问服务器软件设计第119-137页
   ·访问服务器的总体结构第119-120页
   ·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包转换原理第120-125页
     ·对ARP包的处理第120-121页
     ·对IP包的处理第121-124页
     ·IP地址到物理地址映射表和物理地址等待队列的管理第124-125页
     ·其它服务第125页
   ·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法第125-129页
     ·以太网接口--Packet Driver第125-128页
     ·PLC网络接口--串口中断服务处理第128-129页
   ·访问服务器的实现第129-136页
     ·程序模块功能第129-130页
     ·主要数据结构第130-133页
     ·总流程图第133-136页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和未来工作第137-140页
   ·全文总结第137-138页
   ·未来工作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2页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活动及发表论文情况第152-154页

论文共1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区域分解法在电磁问题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数字图像放大技术的研究与电视墙图像分配器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