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动力学研究--以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前言第10-22页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现状第11-16页
     ·致密砂岩气藏方面第11-14页
     ·成藏动力学方面第14-15页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油气地质研究现状第15-16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7-18页
   ·论文的实际工作量第18-19页
   ·论文主要成果及创新点第19-22页
第2章 川西坳陷上三叠统天然气基本地质特征第22-50页
   ·构造形变及演化特征第22-25页
     ·构造形变特征第22-23页
     ·构造演化第23-25页
   ·上三叠统地层沉积及充填特征第25-33页
     ·沉积相模式第25-30页
     ·沉积充填特征第30-33页
   ·含油气系统静态地质要素特征第33-50页
     ·烃源岩特征第33-37页
     ·储层特征第37-44页
     ·盖层特征第44-47页
     ·圈闭类型第47-50页
第3章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热力场与油气生成研究第50-73页
   ·川西坳陷今温度场特征第50-52页
     ·恒温带深度与温度的确定第50页
     ·川西地区地温梯度第50-51页
     ·地温随深度的变化第51-52页
   ·川西地区地质温度计组合研究第52-63页
     ·镜质体反射率第53-56页
     ·煤挥发分(Vr)第56页
     ·流体包裹体测温第56-58页
     ·矿物裂变径迹测温第58-61页
     ·粘土矿物相第61-62页
     ·热解峰顶温度(Tmax)第62-63页
   ·几种研究古地温方法的比较第63-65页
     ·叠加型第64页
     ·阶段型第64-65页
   ·川西坳陷古地温场特点第65-68页
     ·地温古高今低第65-66页
     ·平面上纵横方向变化大第66-67页
     ·生烃作用发生较早、早期成藏具有普遍性第67-68页
     ·造成储层砂岩普遍致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第68页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生烃史研究第68-73页
     ·生烃量计算第69页
     ·生烃高峰期第69-72页
     ·排烃高峰期第72-73页
第4章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超压史研究第73-90页
   ·须家河组现今地压场分布特征第73-77页
     ·须家河组今地压场平面展布特征第73-75页
     ·须家河组今地层压力纵向分布特征第75-77页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构造应力场研究第77-84页
     ·模型设置及岩石力学参数第79页
     ·构造应力为NW 向的构造应力场模拟第79-82页
     ·燕山运动早中幕构造应力场模拟第82-83页
     ·盆地喜马拉雅运动Ⅰ幕(四川运动)模拟第83-84页
   ·地压场的演化第84-90页
     ·印支晚期的欠压实增压第85页
     ·燕山期生烃增压第85-87页
     ·燕山期构造挤压增压第87-89页
     ·喜山期构造挤压增压第89-90页
第5章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流体动力学研究第90-117页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流体运移的相态第90-93页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流体运动的动力来源第93-99页
     ·沉积物沉积压实作用产生的动力作用第94-95页
     ·生烃增压作用第95-96页
     ·浮力和毛细管阻力叠加产生的作用力第96-99页
     ·构造动力第99页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流体势能演化第99-108页
     ·水势第99-103页
     ·油势第103-104页
     ·气势第104-108页
   ·须家河组油气输导系统第108-114页
   ·成藏流体动力系统划分第114-117页
第6章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模式第117-138页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油气成藏期第117-118页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油气成藏模式第118-124页
     ·水动力驱动成藏模式第119-120页
     ·浮力驱动成藏模式第120-121页
     ·高压驱动成藏模式第121-124页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勘探目标优选第124-138页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有利区带评价第124-127页
     ·圈闭综合评价第127-134页
     ·勘探目标优选第134-138页
结论第138-142页
致谢第142-143页
参考文献第143-1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南方古生界典型古油气藏解剖及勘探启示
下一篇: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沉积体系及物质分布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