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9页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选题意义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5页 |
·集装箱码头泊位-岸桥调度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不确定环境下的规划调度理论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23-25页 |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25-29页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论文结构 | 第25-29页 |
第2章 不同靠泊方式下的泊位-岸桥调度多目标优化方法 | 第29-51页 |
·引言 | 第29页 |
·问题描述 | 第29-31页 |
·固定靠泊方式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 第31-43页 |
·优化模型 | 第31-34页 |
·模型求解 | 第34-40页 |
·算例分析 | 第40-43页 |
·柔性靠泊方式下的多目标优化方法 | 第43-50页 |
·优化模型 | 第43-47页 |
·模型求解 | 第47-48页 |
·算例分析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第3章 基于可变调度深度的改进型混合重调度策略 | 第51-77页 |
·引言 | 第51-52页 |
·不确定因素分析 | 第52-56页 |
·不确定因素来源 | 第52-53页 |
·不确定因素描述方法 | 第53-54页 |
·不确定性因素分类 | 第54-56页 |
·不确定性因素处理 | 第56-59页 |
·常规处理手段 | 第56-58页 |
·处理手段选择 | 第58-59页 |
·基于可变调度深度的改进型混合重调度策略 | 第59-67页 |
·常规重调度策略 | 第59-61页 |
·现有重调度策略的不足 | 第61-62页 |
·一种改进型混合重调度策略 | 第62-67页 |
·算例分析 | 第67-74页 |
·算例一 | 第67-69页 |
·算例二 | 第69-72页 |
·算例三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第4章 不同靠泊方式下的生成式重调度优化方法 | 第77-95页 |
·引言 | 第77页 |
·现有生成式重调度方法的不足 | 第77-78页 |
·固定靠泊方式下生成式重调度方法 | 第78-88页 |
·优化模型 | 第78-81页 |
·模型求解 | 第81-87页 |
·算例分析 | 第87-88页 |
·柔性靠泊方式下生成式重调度方法 | 第88-94页 |
·优化模型 | 第88-92页 |
·模型求解 | 第92-93页 |
·算例分析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第5章 不同靠泊方式下的修正式重调度优化方法 | 第95-125页 |
·引言 | 第95-96页 |
·问题分析 | 第96-99页 |
·固定靠泊方式下的受扰特性 | 第97-98页 |
·柔性靠泊方式下的受扰特性 | 第98-99页 |
·固定靠泊方式下的修正式重调度优化方法 | 第99-112页 |
·优化模型 | 第99-101页 |
·求解算法 | 第101-106页 |
·算例分析 | 第106-112页 |
·柔性靠泊方式下的修正式重调度优化方法 | 第112-122页 |
·优化模型 | 第112-115页 |
·求解算法 | 第115-119页 |
·算例分析 | 第119-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122-125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29-1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139-141页 |
致谢 | 第1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