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2 引言 | 第19-20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0-27页 |
·材料 | 第20-22页 |
·菌种及其来源 | 第20页 |
·培养基 | 第20页 |
·仪器、试剂和药品 | 第20-21页 |
·实验动物 | 第21-22页 |
·方法 | 第22-27页 |
·菌种活化 | 第22页 |
·液体母种培养 | 第22页 |
·蛹虫草液体培养 | 第22页 |
·昆虫激素处理 | 第22页 |
·调查方法 | 第22页 |
·菌丝体干重测量 | 第22页 |
·胞外多糖分析 | 第22-23页 |
·菌丝体胞内多糖分析 | 第23页 |
·菌丝体虫草素分析 | 第23-25页 |
·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双因子处理组(1:1)菌丝体醇提物与对照组HPLC图谱比较分析 | 第25页 |
·实验动物环境 | 第25页 |
·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EECM)及制备 | 第25页 |
·实验动物分组和处理 | 第25页 |
·体重和肾脏系数测定 | 第25页 |
·小鼠肝脏ATPase、GSH-PX、SOD和MDA含量的检测 | 第25-26页 |
·小鼠血液BUN、肌酐、ACTH、皮质醇含量检测 | 第26页 |
·肝脏和肾脏病理变化观察 | 第26页 |
·实验数据统计方法 | 第26-27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7-45页 |
·蜕皮激素对蛹虫草液体培养的调控作用 | 第27-30页 |
·菌丝体干重变化 | 第27页 |
·胞外多糖变化 | 第27页 |
·胞内多糖变化 | 第27-28页 |
·虫草素变化 | 第28-30页 |
·保幼激素对蛹虫草液体发酵的调控作用 | 第30-34页 |
·菌丝体干重变化 | 第30-31页 |
·胞外多糖变化 | 第31页 |
·胞内多糖变化 | 第31-32页 |
·虫草素变化 | 第32-34页 |
·蜕皮激素与保幼激素双因子处理对蛹虫草液体发酵的调控作用 | 第34-39页 |
·菌丝体干重变化 | 第34页 |
·胞外多糖变化 | 第34-36页 |
·胞内多糖变化 | 第36页 |
·虫草素变化 | 第36-38页 |
·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双因子处理组(1:1)菌丝体醇提物与对照组HPLC图谱比较分析 | 第38-39页 |
·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药理学研究 | 第39-45页 |
·小鼠血清Na~+K~+-ATPase与Ca~(2+)Mg~(2+)-ATPase活力变化 | 第39-40页 |
·小鼠肝脏GSH-PX、SOD活性及MDA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小鼠肝组织病理变化 | 第41页 |
·氢化可的松所致肾损伤小鼠的一般状态观察 | 第41-42页 |
·蛹虫草菌丝体对阳虚小鼠体重及肾脏系数的影响 | 第42页 |
·小鼠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Scr)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小鼠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皮质醇(Cor.)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小鼠肾组织病理变化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
硕士期间发表及待发表论文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