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应用背景 | 第14-15页 |
·经济意义 | 第15页 |
·发展状况 | 第15-19页 |
·国内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国内柴油低温流动性能改进剂的发展历程 | 第17-19页 |
·作用机理与评价指标 | 第19-23页 |
·作用机理 | 第19-22页 |
·评价指标 | 第22-23页 |
·柴油低温流动改性剂的种类 | 第23-27页 |
·具有乙烯骨架、靠乙烯主链与蜡共晶或吸附作用的聚合物 | 第23-24页 |
·具有梳型结构、靠长侧链烷基与蜡形成共晶的聚合物 | 第24-26页 |
·极性含氮类化合物 | 第26-27页 |
·烷基芳烃类化合物 | 第27页 |
·影响因素 | 第27-29页 |
·低温流动改进剂的化学结构和活性 | 第27页 |
·柴油油品的性质 | 第27-28页 |
·低温流动改进剂的添加量与冷却速度 | 第28页 |
·流动改进剂与蜡晶表面的相互作用 | 第28-29页 |
·发展趋势 | 第29-30页 |
·聚合物空间结构向星状、梳状或鱼骨状等高分散性结构方向发展 | 第29页 |
·改进剂成份向多组分复配方向发展 | 第29-30页 |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30-32页 |
·研究目的 | 第30-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二环戊二烯—苯乙烯—马来酸酯(酰胺)共聚物类柴油低温流动改性剂的合成 | 第32-50页 |
·序言 | 第32页 |
·实验说明 | 第32-37页 |
·主要原料 | 第32-33页 |
·实验装置 | 第33页 |
·反应原理 | 第33-35页 |
·合成方法 | 第35-36页 |
·产品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7页 |
·不同支链的蜡晶分散助剂对柴油冷滤点影响 | 第37-41页 |
·刚性结构单体量对降冷滤点效果的影响 | 第41-42页 |
·聚合反应条件的改变对降冷滤点效果的影响 | 第42-46页 |
·其它具有刚性结构主链聚合物降冷滤点效果的测试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50页 |
第三章 小分子蜡晶分散助剂的合成 | 第50-62页 |
·序言 | 第50页 |
·实验说明 | 第50-56页 |
·主要原料 | 第50-51页 |
·实验装置 | 第51页 |
·反应原理 | 第51-52页 |
·合成方法 | 第52-53页 |
·产品分析 | 第53-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季戊四醇酯的测试效果 | 第57-58页 |
·高碳数酰胺测试效果 | 第58-60页 |
·对叔丁基苯甲酸酯(酰胺)化物的测试效果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柴油蜡晶分散助剂的降凝助滤效果测试 | 第62-70页 |
·油品的正构烷烃碳数分布的测定 | 第62-65页 |
·蜡晶分散助剂与T1804的复配效果测试 | 第65-67页 |
·二环戊二烯—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酯化物与T1804复配效果测试 | 第65-66页 |
·二环戊二烯—马来酸酐—苯乙烯三元共聚物的酰亚胺化物与T1804复配效果测试 | 第66-67页 |
·低温流动改性剂用量对降冷滤点效果的影响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附录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86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6-87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