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表目录 | 第8页 |
图目录 | 第8-10页 |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1 心理弹性的概念 | 第10-11页 |
2 心理弹性研究沿革 | 第11-16页 |
·关注特质阶段——心理弹性特质以及保护性因素的确认 | 第11-14页 |
·关注过程阶段——心理弹性(resiliency)的理论 | 第14-15页 |
·关注干预阶段——从后现代理论与多学科的角度看待心理弹性 | 第15-16页 |
3 心理弹性的理论 | 第16-20页 |
·补偿模型 | 第17页 |
·挑战模型 | 第17-18页 |
·条件模型 | 第18页 |
·Kumpfer的弹性框架 | 第18-20页 |
4 心理弹性的评估 | 第20-22页 |
5 心理弹性的干预 | 第22-23页 |
6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干预中的应用 | 第23-26页 |
·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 第23页 |
·认知——行为团体咨询与治疗 | 第23-24页 |
·团体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 第24-25页 |
·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估 | 第25-26页 |
第三部分 问题提出 | 第26-28页 |
1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6页 |
2 本研究探讨的问题 | 第26页 |
3 本研究的研究假设 | 第26-27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第四部分 研究内容及分析 | 第28-59页 |
研究一: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 | 第28-45页 |
1 研究方法 | 第28-31页 |
·对象 | 第28页 |
·工具 | 第28-29页 |
·方法 | 第29-30页 |
·统计方法 | 第30-3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项目分析 | 第31-32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35页 |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 第35-36页 |
·量表的聚敛效度 | 第36页 |
·大学生心理弹性发展的特点 | 第36-41页 |
3 讨论 | 第41-45页 |
·修订前与修订后量表的比较 | 第41-43页 |
·大学生心理弹性发展的特点 | 第43-45页 |
研究二:团体心理辅导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弹性的效果研究 | 第45-59页 |
1 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研究工具 | 第45页 |
·研究对象 | 第45-46页 |
·研究程序 | 第46-47页 |
·数据处理 | 第47页 |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7-54页 |
·定量分析 | 第47-53页 |
·定性分析 | 第53-54页 |
3 讨论 | 第54-59页 |
·对团体辅导效果的讨论 | 第54-57页 |
·团体辅导产生效果的原因分析 | 第57-59页 |
第五部分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0页 |
第六部分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