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栎论文

南北样带温带区栎属树种功能性状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2页
   ·引言第17-18页
     ·研究背景第1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8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第18-21页
     ·叶片干物质含量第20页
     ·比叶重第20-21页
     ·树皮胸径比第21页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第21页
   ·技术路线第21-22页
第二章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22-27页
   ·研究地区概况第22-24页
     ·地形地貌第23页
     ·气候第23页
     ·土壤第23-24页
     ·植被第24页
     ·研究树种第24页
   ·研究方法第24-27页
     ·光合生理功能性状的测量方法第25页
     ·其他生理及形态功能性状的测定方法第25-26页
     ·气象数据的获得第26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26-2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7-70页
   ·环境因子及其间相互关系第27-28页
   ·植物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关系第28-43页
     ·栎属树种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关系第28-37页
       ·栎属树种功能性状与气象因子关系第28-34页
         ·栎属树种叶片功能性状与气象因子关系第28-31页
         ·栎属树种其他功能性状与气象因子关系第31-34页
       ·栎属树种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关系第34-37页
     ·55 种落叶乔木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关系第37-42页
     ·小结第42-43页
   ·植物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第43-60页
     ·栎属树种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第43-57页
     ·55 种落叶乔木功能性状间的关系第57-59页
     ·小结第59-60页
   ·栎属树种主要植物功能性状特征第60-70页
     ·栎属树种主要功能性状特征及范围第60-69页
     ·55 种落叶乔木功能性状特征第69页
     ·小结第69-70页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第70-77页
   ·结论第70-71页
   ·讨论第71-75页
     ·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第71-72页
     ·植物对环境适应的协同进化第72-73页
     ·植物功能性状间关系第73-75页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微卫星DNA技术对SPF种禽的分子遗传学的研究
下一篇:静态破碎剂破岩机理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