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普通降水论文--降水引起的灾害论文

甘肃河东地区暴雨极值空间格局及地形影响分析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暴雨的定义第13-14页
   ·暴雨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第14-16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16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18页
     ·国外研究进展第16-17页
     ·国内研究进展第17-18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8-19页
   ·数据说明第19-21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1-26页
   ·自然地理概况第22-25页
     ·地形地貌特征第22-23页
     ·气候特征第23页
     ·水文特征第23-24页
     ·植被特征第24-25页
     ·土壤特征第25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25-26页
第3章 各时段暴雨极值的空间格局特征第26-41页
   ·面域化处理的理论和方法第26-33页
     ·面域化处理的理论基础第26-31页
       ·区域化变量理论第27-28页
       ·变异函数第28-30页
       ·变异函数理论模型第30-31页
     ·面域化处理的方法第31-33页
   ·各时段暴雨极值的空间分布格局第33-39页
     ·长时段暴雨极值的空间格局第33-36页
       ·3d暴雨极值的空间格局第33-35页
       ·24h暴雨极值的空间格局第35-36页
     ·特短时段暴雨极值的空间分布格局第36-38页
       ·10min暴雨极值的空间格局第36-37页
       ·60min暴雨极值的空间格局第37-38页
     ·短时段暴雨极值的空间分布格局第38-39页
   ·小结第39-41页
第4章 地形对暴雨极值空间格局的影响分析第41-68页
   ·地形因子及其意义第42-46页
     ·地理位置第42页
     ·海拔高度第42-43页
     ·相对高差第43页
     ·坡度第43页
     ·地形梯度第43-44页
     ·主风方向效应指数第44-45页
     ·坡度─主风方向效应指数第45页
     ·相对高差─坡度─主风方向效应指数第45-46页
   ·地形因子的获取方法第46-50页
     ·分流域数据情况第46-49页
     ·数据处理方法第49-50页
   ·地形对暴雨极值空间分布的影响第50-67页
     ·相关性度量指标第50-52页
     ·分析单元分辨率的优选第52-61页
       ·径河流域分辨率的优选第52-57页
         ·3d暴雨极值站点地形因子提取的分辨率优选第52-53页
         ·24h暴雨极值站点地形因子提取的分辨率优选第53-54页
         ·6h暴雨极值站点地形因子提取的分辨率优选第54-55页
         ·60min暴雨极值站点地形因子提取的分辨率优选第55-56页
         ·10min暴雨极值站点地形因子提取的分辨率优选第56-57页
       ·洮河流域分辨率的优选第57-61页
     ·地形影响分析第61-67页
       ·径河流域地形对暴雨极值分布的影响分析第61-65页
         ·地形对3d暴雨极值分布的影响分析第61-62页
         ·地形对24h暴雨极值分布的影响分析第62-63页
         ·地形对6h暴雨极值分布的影响分析第63-64页
         ·地形对60min暴雨极值分布的影响分析第64页
         ·地形对10min暴雨极值分布的影响分析第64页
         ·地形对5种时段暴雨极值分布影响的比较第64-65页
       ·洮河流域地形对暴雨极值分布的影响分析第65-67页
   ·小结第67-6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8-70页
   ·结论第68-69页
   ·问题与展望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75-76页
附录第76-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番茄发酵酒的研制及质量控制综合措施
下一篇:厦门信达外贸分公司在新经济形势下的发展战略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