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主要符号 | 第6-9页 |
1 绪论 | 第9-30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现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固/液界面能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1页 |
·过冷熔体的瞬态形核理论 | 第11-13页 |
·液态金属深过冷的原理及获得方法 | 第13-15页 |
·研究金属固/液界面能的方法 | 第15-29页 |
·最大形核过冷度法 | 第15-17页 |
·临界过冷度法 | 第17-24页 |
·晶界凹槽法 | 第24-29页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9-30页 |
2 实验过程及方法 | 第30-38页 |
·Ni-21.4at%Si共晶界面能的研究 | 第30-33页 |
·实验原理 | 第30页 |
·实验内容 | 第30-31页 |
·实验设备与步骤 | 第31-33页 |
·铋固/液界面能的研究 | 第33-34页 |
·实验原理 | 第33页 |
·实验内容 | 第33页 |
·实验设备与步骤 | 第33-34页 |
·Al/Al-Si合金实验原理和内容 | 第34-38页 |
·实验原理 | 第34-35页 |
·实验内容 | 第35页 |
·实验设备与步骤 | 第35-38页 |
3 深过冷Ni-21.4at%Si共晶合金的组织演化 | 第38-50页 |
·深过冷Ni-21.4at%Si共晶合金凝固冷却曲线 | 第38-39页 |
·净化工艺参数对Ni-21.4at%Si共晶合金的影响 | 第39-42页 |
·净化剂成分对Ni-21.4at%Si共晶合金过冷度的影响 | 第39页 |
·过热温度对Ni-21.4at%Si共晶合金过冷度的影响 | 第39-40页 |
·保温时间对Ni-21.4at%Si共晶合金过冷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循环次数对Ni-21.4at%Si共晶合金过冷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深过冷Ni-21.4at%Si共晶合金的组织演化过程 | 第42-47页 |
·晶体形核的自由能 | 第45-46页 |
·在大过冷度下,α(Ni)和Ni_3Si相的动力学分析 | 第46-47页 |
·Ni-21.4at%Si共晶合金固/液界面能的对比 | 第47-49页 |
·过冷状态下的固/液界面能 | 第47-48页 |
·通过最大过冷度法预测Ni-21.4at%Si共晶合金的固/液界面能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Bi的临界生长转变和均质形核过冷 | 第50-57页 |
·铋试样的SEM表面形貌 | 第50页 |
·铋试样截面的金相形貌 | 第50-52页 |
·铋试样截面的SEM形貌 | 第52-55页 |
·铋的固/液界面能的预测及应用 | 第55-56页 |
·从σ_0预测铋的固/液界面能 | 第55页 |
·根据铋的固/液界面能预测均质形核过冷度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5 Al/Al-Si合金的固/液界面能研究 | 第57-65页 |
·Al-Si合金试样的制备 | 第57-58页 |
·合金成分选择 | 第57-58页 |
·获得单相固体层的工艺参数确定 | 第58页 |
·Al/Al-Si合金在保温不同时间的固/液界面组织分析 | 第58-60页 |
·Al/Al-Si合金在保温2天的固/液界面 | 第58-59页 |
·Al/Al-Si合金在保温5天的固/液界面 | 第59-60页 |
·Al/Al-Si合金在保温11天的固/液界面 | 第60页 |
·实验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60-61页 |
·影响铝合金吸气的原因 | 第61-62页 |
·合金液温度与氢的或水汽的分压的影响 | 第61-62页 |
·铝合金蒸气压的影响 | 第62页 |
·氧化膜的影响 | 第62页 |
·熔化时间的影响 | 第62页 |
·Al/Al-Si合金固/液界面能的确定 | 第62-64页 |
·Al/Al-Si合金体系的固/液界面组织分析 | 第62页 |
·Al/Al-Si合金体系固/液界面能的确定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6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